仓库的布局
仓库内部布局的主要任务就是合理地利用库房面积。在库房内不但要储存商品,而且需要进行其他作业。为了提高库房储存能力,必须尽可能增加储存面积,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库存作业,又必须尽可能适应作业要求,相应地安排必要的作业场地。但是,库房内部的面积总是有限的,作业场地和作业通道大量占用库房,就必然大大减少商品储存面积。在如何安排库房面积的问题上,商品储存与库内作业的要求往往相互矛盾。设法协调这两种不同的需要,保证库房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就成为库房合理布置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仓库内部布置就是根据库区场地条件、仓库的业务性质和规模、商品储存要求以及技术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特点等因素,对仓库的主要和辖助建筑物、货场、站台等固定设施和库内运输路线要进行合理安排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库的储存和作业能力,降低各项仓储作业费用。仓库的内部布局和规划是仓储业务和仓库管理的客观需要,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储存商品的安全。商品从入库到出库要经过一系列业务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仓库的每项业务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各项仓储作业要求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为了保证按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使仓库各个作业环节衔接顺畅,使商品有次序地经过装卸、搬运、检验、储存保管、挑选、整理、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完成整个仓储过程,必须进行仓库内部的合理布局。仓库内部布置主要包括仓库总平面布置、仓库作业区布置和库房内部布置。
一、仓库总平面布置
仓库总平面布置不只包括库区的划分以及建筑物、构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还包括运输线路的组织与布置、库区安全防护以及绿化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仓库总平面布置首先是进行功能区分。根据仓库各种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运输联系以及安全要求等,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分成若干组,再结合仓库用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在各个区中布置相应的建筑物。
仓库总平面一般可以划分为仓库作业区、辅助作业区、行政生活区。除了上述区域之外,还包括铁路专用线和库内道路等。
仓库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仓库的主要业务和商品保管、检验、包装、整理等都在这个区域里进行。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库房、货场、站台,以及加工、整理、包装场所等。
在辅助作业区进行的活动是为主要业务提供的各项服务,例如设备维修、加工制造、各种物料和机械的存放等。辅助作业区的主要建筑物包括维修加工以及动力车间、车库、工具设备库、物料库等。
行政生活区由办公室和生活场所组成,具体包括办公楼、警卫室、化验室、宿舍和食堂等。行政生活区一般布置在仓库的主要出入口处并与作业区用隔墙隔开。这样既方便工作人员与作业区的联系,又避免非作业区人员对仓库生产作业的影响与干扰。另外,如果作业区内来往人员过杂也不利于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规定各个区域时,必须注意使不同区域所占面积与仓库总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商品储存的规模决定了主要作业场所规模的大小。同时,仓库主要作业场所的规模又决定了各种辅助设施和行政生活场所的大小。各区域的比例还必须与仓库的基本职能相适应,保证商品接收、发运和储存保管场所尽可能占高的比例,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仓库内还需要有库内运输道路,对于大型仓库还要包括铁路专用线。商品出入库和库内搬运要求库内、外交通运输线相互衔接,井与库内各个区域相贯通。这些交通运输道路构成了仓库内部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仓库交通运输网布置得是否合理,对于仓库组织仓储作业和有效利用仓库面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运输道路的配置应符合仓库各项业务的要求,以方便商品入库储存和出库发运,还应适应仓库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方便装卸、搬运、运输等作业操作。库内道路的规划必须与库房、货场和其他作业场地的配置相互配合,减少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重复装卸、搬运,避免库内迂回运输。各个库房、货场要有明确的进出、往返路线,避免作业过程中相互干扰和交叉,以防止因交通阻塞影响库房作业。
有时为了方便仓库业务和作业,需要增加库内道路,但这又与有效地利用仓库面积相矛盾。因此必须平衡两方面的要求,在满足各项作业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道路占用的面积,总之,在进行仓库总平面布置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方便仓库作业和商品储存安全。
(2)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
(3)防止重复搬运、迂回运输和交通阻塞。
(4)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
(5)符合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要求。
(6)综合仓库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减少将来仓库扩建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p#副标题#e#
二、仓库作业区的布置
仓库作业区的布置要求是,以主要库房和货场为中心,对各个作业区域加以合理布置。特别是在有铁路专用线的情况下,专用线的位置和走向制约着整个库区的布局。如何合理地安排各个区域,力求设计最短的作业线路,减少库内运输距离和道路占用面积,以降低作业费用和提高面积利用率是仓储作业区布置的主要任务。布置时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吞吐量
在仓储作业区内,各个库房、货场储存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不同,并且,不同商品
的周转速度也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库房、货场的吞吐量,或出入库作业量。布置作业区时应根据各个库房和货场的吞吐量确定它们在作业区内的位置。对于吞吐量较大的库房和货场,应使它们尽可能靠近铁路专用线,以减少搬运和运输距离,但也要避免因这类库房过分集中而造成交通运输相互干扰和组织作业方面的困难。
2.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根据储存商品的特点和装卸搬运要求,货场要适当配备各种作业设备,例如输送带、叉车、桥式起重机以及汽车等。为了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使用特点,提高作业效率,在布置库房、货场时就需要考虑所配备的设备的情况。每种设备各有其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合理的作业半径,因此,必须从合理使用设备出发,确定库房、货场在作业区内以及与铁路专线的相对位置。
3.库内道路
库内道路与仓库主要建筑物设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布置库房、货场和其他作业场地的同时应该结合对库内运输线路的分析剧定不同道路配置方案,通过调整作业场地和道路的布局,尽可能减少运输作业的混杂、交叉和迂回。另外,在布置时还应根据具体要求合理确定干、支线的配置,确定适宜的道路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
4.仓库业务以及作业流程
仓库业务流程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整进、整出,商品基本按原包装入库和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简单;另一种是整进零出、零进整出,商品整批入库,拆零付货或零星入库、成批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复杂。除了要进行接收、保管、发送等工序外,还需要拆包、挑选、编配和再包装等工序。为了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作业,必须按照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作业场地进行合理布置,使作业环节之间密切衔接、环环相扣。
5.仓库作业区布置的基本任务
(1)减少运动的距离,力求最短的作业线路。从整个仓库业务过程来看,始终贯穿着商品、设备和人员运动,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可以缩短设备和人员在各个设施之间的运动距离,节省作业费用。
(2)有效地利用时间。不合理的布置必然造成人员设备的无效作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从而延长作业时间。合理布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各种时间上的浪费。合理布置可以避免因阻塞等原因造成的作业中断,并且由于方便作业,以减少各个环节上人员和设备的闲置时间。这些都有利于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充分利用仓库面积。通过对不同布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减少仓库面积的浪费,使仓库布局紧凑、合理。
#p#副标题#e#
三、库房内部布置
库房内部布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库房内作业的灵活性和有效利用库房内部的空间。库房内部布置应在保证商品储存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库内作业的合理组织,协调储存和作业的不同需要,合理地利用库房空间。
商品保管和出入库作业是在库房内进行的两种基本作业。按照库房作业的主要内容,库房可以分为储备型和流通型两大类。这两类库房由于主要作业内容不同,对于库房的布置要求也就不同。
1.储备型库房的布置特点
储备型库房是以商品保管为主的库房。在储备型库房中储存的商品一般周转较为缓慢,并且以整进整出为主。例如,在采购供应仓库、战略储备仓库和储运公司以储运业务为主的库房中,商品的储存时间较长,两次出入库作业之间的间隔时间也较长。对于储备型仓库来说,主要矛盾是增加商品储存量,因此,库房布置的重点就应该是在尽可能压缩非储存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储存面积。
在储备型库房内,除需要划出一定的商品检验区、商品集结区以及在储存区内留有必要的作业通道外,库房的主要面积应用于储存商品。检验区是为了满足对入库商品进行验收作业的需要而设置的。集结区是为了满足对商品出库时进行备货作业的需要而设置的。根据库房内货位的布置以及商品出入库的作业线路,在储存区内还需要规划出必要的作业通道。
储备型库房的布置特点是强调提高储存面积占库房总面积的比例。为此,必须严格核定各种非储存区域的占用面积。库房内非储存面积一般包括商品出入库作业场地、作业通道、墙距和垛距。在核定作业通道所需面积时,一方面,应该注意在合理安排出入库作业线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作业通道的数量和长度;另一方面,应合理确定作业通道的宽度,确定作业通道的宽度时主要应考虑使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尺寸、灵活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2.流通型库房的布置特点
流通型库房是以商品收发为主的库房,例如批发和零售仓库、中转仓库和储运公司以组织商品运输业务为主的库房等。在这类库房中,储存商品一般周转较快,频繁地进行出入库作业。
对于流通型库房来说,为了适应库房内大量商品经常性的收发作业的需要,在进行库房布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提高作业效率的要求。
与储备型库房相比较,流通型库房的布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区别是缩小了储存区,而增加了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在流通型库房里,备货往往是一项既复杂,工作量又大的工序。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的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商品出库作业。在这个区域内,各种商品按一定次序分别安排在各个货位上。进行各货作业时,作业人员或机械在货位间的通道内巡回穿行,将需要的商品不断检出,送往集结区发运。
在流通型库房中,商品经过验收后首先进入储存区。在储存区内,按一定要求进行密集堆码。随着商品出库,检货区的商品不断减少,这时从储存区取出货物以补充检出货位。通过设置一个检货及出库准备区就能较好地协调储存与作业的需要。商品在储存区集中保管,然后经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出库,可提高作业效率和灵活性。
确定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面积的大小时,主要要考虑商品出库作业的复杂程度和作业量的大小。作业越复杂,作业量越大,作业区域也应该扩大,以避免作业过程中作业场地过于拥挤、相互干扰而降低作业效率。
对于流通型库房来说,库房布置不是以提高面积利用率为主,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需要。实际上,库房储存的商品周转速度越快,储存面积相对也越小。这是促使库房向空间发展,以争取储存空间的主要原因之一。
仓库内部布置就是根据库区场地条件、仓库的业务性质和规模、商品储存要求以及技术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特点等因素,对仓库的主要和辖助建筑物、货场、站台等固定设施和库内运输路线要进行合理安排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库的储存和作业能力,降低各项仓储作业费用。仓库的内部布局和规划是仓储业务和仓库管理的客观需要,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储存商品的安全。商品从入库到出库要经过一系列业务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仓库的每项业务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各项仓储作业要求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为了保证按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使仓库各个作业环节衔接顺畅,使商品有次序地经过装卸、搬运、检验、储存保管、挑选、整理、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完成整个仓储过程,必须进行仓库内部的合理布局。仓库内部布置主要包括仓库总平面布置、仓库作业区布置和库房内部布置。
一、仓库总平面布置
仓库总平面布置不只包括库区的划分以及建筑物、构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还包括运输线路的组织与布置、库区安全防护以及绿化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仓库总平面布置首先是进行功能区分。根据仓库各种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运输联系以及安全要求等,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分成若干组,再结合仓库用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在各个区中布置相应的建筑物。
仓库总平面一般可以划分为仓库作业区、辅助作业区、行政生活区。除了上述区域之外,还包括铁路专用线和库内道路等。
仓库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仓库的主要业务和商品保管、检验、包装、整理等都在这个区域里进行。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库房、货场、站台,以及加工、整理、包装场所等。
在辅助作业区进行的活动是为主要业务提供的各项服务,例如设备维修、加工制造、各种物料和机械的存放等。辅助作业区的主要建筑物包括维修加工以及动力车间、车库、工具设备库、物料库等。
行政生活区由办公室和生活场所组成,具体包括办公楼、警卫室、化验室、宿舍和食堂等。行政生活区一般布置在仓库的主要出入口处并与作业区用隔墙隔开。这样既方便工作人员与作业区的联系,又避免非作业区人员对仓库生产作业的影响与干扰。另外,如果作业区内来往人员过杂也不利于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规定各个区域时,必须注意使不同区域所占面积与仓库总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商品储存的规模决定了主要作业场所规模的大小。同时,仓库主要作业场所的规模又决定了各种辅助设施和行政生活场所的大小。各区域的比例还必须与仓库的基本职能相适应,保证商品接收、发运和储存保管场所尽可能占高的比例,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仓库内还需要有库内运输道路,对于大型仓库还要包括铁路专用线。商品出入库和库内搬运要求库内、外交通运输线相互衔接,井与库内各个区域相贯通。这些交通运输道路构成了仓库内部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仓库交通运输网布置得是否合理,对于仓库组织仓储作业和有效利用仓库面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运输道路的配置应符合仓库各项业务的要求,以方便商品入库储存和出库发运,还应适应仓库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方便装卸、搬运、运输等作业操作。库内道路的规划必须与库房、货场和其他作业场地的配置相互配合,减少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重复装卸、搬运,避免库内迂回运输。各个库房、货场要有明确的进出、往返路线,避免作业过程中相互干扰和交叉,以防止因交通阻塞影响库房作业。
有时为了方便仓库业务和作业,需要增加库内道路,但这又与有效地利用仓库面积相矛盾。因此必须平衡两方面的要求,在满足各项作业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道路占用的面积,总之,在进行仓库总平面布置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方便仓库作业和商品储存安全。
(2)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
(3)防止重复搬运、迂回运输和交通阻塞。
(4)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
(5)符合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要求。
(6)综合仓库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减少将来仓库扩建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p#副标题#e#
二、仓库作业区的布置
仓库作业区的布置要求是,以主要库房和货场为中心,对各个作业区域加以合理布置。特别是在有铁路专用线的情况下,专用线的位置和走向制约着整个库区的布局。如何合理地安排各个区域,力求设计最短的作业线路,减少库内运输距离和道路占用面积,以降低作业费用和提高面积利用率是仓储作业区布置的主要任务。布置时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吞吐量
在仓储作业区内,各个库房、货场储存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不同,并且,不同商品
的周转速度也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库房、货场的吞吐量,或出入库作业量。布置作业区时应根据各个库房和货场的吞吐量确定它们在作业区内的位置。对于吞吐量较大的库房和货场,应使它们尽可能靠近铁路专用线,以减少搬运和运输距离,但也要避免因这类库房过分集中而造成交通运输相互干扰和组织作业方面的困难。
2.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根据储存商品的特点和装卸搬运要求,货场要适当配备各种作业设备,例如输送带、叉车、桥式起重机以及汽车等。为了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使用特点,提高作业效率,在布置库房、货场时就需要考虑所配备的设备的情况。每种设备各有其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合理的作业半径,因此,必须从合理使用设备出发,确定库房、货场在作业区内以及与铁路专线的相对位置。
3.库内道路
库内道路与仓库主要建筑物设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布置库房、货场和其他作业场地的同时应该结合对库内运输线路的分析剧定不同道路配置方案,通过调整作业场地和道路的布局,尽可能减少运输作业的混杂、交叉和迂回。另外,在布置时还应根据具体要求合理确定干、支线的配置,确定适宜的道路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
4.仓库业务以及作业流程
仓库业务流程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整进、整出,商品基本按原包装入库和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简单;另一种是整进零出、零进整出,商品整批入库,拆零付货或零星入库、成批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复杂。除了要进行接收、保管、发送等工序外,还需要拆包、挑选、编配和再包装等工序。为了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作业,必须按照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作业场地进行合理布置,使作业环节之间密切衔接、环环相扣。
5.仓库作业区布置的基本任务
(1)减少运动的距离,力求最短的作业线路。从整个仓库业务过程来看,始终贯穿着商品、设备和人员运动,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可以缩短设备和人员在各个设施之间的运动距离,节省作业费用。
(2)有效地利用时间。不合理的布置必然造成人员设备的无效作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从而延长作业时间。合理布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各种时间上的浪费。合理布置可以避免因阻塞等原因造成的作业中断,并且由于方便作业,以减少各个环节上人员和设备的闲置时间。这些都有利于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充分利用仓库面积。通过对不同布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减少仓库面积的浪费,使仓库布局紧凑、合理。
#p#副标题#e#
三、库房内部布置
库房内部布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库房内作业的灵活性和有效利用库房内部的空间。库房内部布置应在保证商品储存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库内作业的合理组织,协调储存和作业的不同需要,合理地利用库房空间。
商品保管和出入库作业是在库房内进行的两种基本作业。按照库房作业的主要内容,库房可以分为储备型和流通型两大类。这两类库房由于主要作业内容不同,对于库房的布置要求也就不同。
1.储备型库房的布置特点
储备型库房是以商品保管为主的库房。在储备型库房中储存的商品一般周转较为缓慢,并且以整进整出为主。例如,在采购供应仓库、战略储备仓库和储运公司以储运业务为主的库房中,商品的储存时间较长,两次出入库作业之间的间隔时间也较长。对于储备型仓库来说,主要矛盾是增加商品储存量,因此,库房布置的重点就应该是在尽可能压缩非储存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储存面积。
在储备型库房内,除需要划出一定的商品检验区、商品集结区以及在储存区内留有必要的作业通道外,库房的主要面积应用于储存商品。检验区是为了满足对入库商品进行验收作业的需要而设置的。集结区是为了满足对商品出库时进行备货作业的需要而设置的。根据库房内货位的布置以及商品出入库的作业线路,在储存区内还需要规划出必要的作业通道。
储备型库房的布置特点是强调提高储存面积占库房总面积的比例。为此,必须严格核定各种非储存区域的占用面积。库房内非储存面积一般包括商品出入库作业场地、作业通道、墙距和垛距。在核定作业通道所需面积时,一方面,应该注意在合理安排出入库作业线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作业通道的数量和长度;另一方面,应合理确定作业通道的宽度,确定作业通道的宽度时主要应考虑使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尺寸、灵活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2.流通型库房的布置特点
流通型库房是以商品收发为主的库房,例如批发和零售仓库、中转仓库和储运公司以组织商品运输业务为主的库房等。在这类库房中,储存商品一般周转较快,频繁地进行出入库作业。
对于流通型库房来说,为了适应库房内大量商品经常性的收发作业的需要,在进行库房布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提高作业效率的要求。
与储备型库房相比较,流通型库房的布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区别是缩小了储存区,而增加了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在流通型库房里,备货往往是一项既复杂,工作量又大的工序。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的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商品出库作业。在这个区域内,各种商品按一定次序分别安排在各个货位上。进行各货作业时,作业人员或机械在货位间的通道内巡回穿行,将需要的商品不断检出,送往集结区发运。
在流通型库房中,商品经过验收后首先进入储存区。在储存区内,按一定要求进行密集堆码。随着商品出库,检货区的商品不断减少,这时从储存区取出货物以补充检出货位。通过设置一个检货及出库准备区就能较好地协调储存与作业的需要。商品在储存区集中保管,然后经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出库,可提高作业效率和灵活性。
确定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面积的大小时,主要要考虑商品出库作业的复杂程度和作业量的大小。作业越复杂,作业量越大,作业区域也应该扩大,以避免作业过程中作业场地过于拥挤、相互干扰而降低作业效率。
对于流通型库房来说,库房布置不是以提高面积利用率为主,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需要。实际上,库房储存的商品周转速度越快,储存面积相对也越小。这是促使库房向空间发展,以争取储存空间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