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法与“5W2H”分析法发现生产问题

zmay10年前 (2014-12-27)生产管理474
发现生产问题还有两种方法:“三不”法和“5W2H”分析法。如果生产管理者能够同时掌握这些方法,并真正教会员工,使他们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方法,那么,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一、“三不”法
所谓“三不”法,即“3U”,Unreasonable(不合理)、Uneven(不均衡)和Uselessness(浪费)。因为“浪费”的英文单词含有否定意义,是一个否定词,所以,笔者直接将其称为“三不”法。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员工可以结合下面的“三不”法检查表(见下表)发现生产问题。
“三不”法检查表

生产管理者要让员工结合“三不”法检查表,检查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人力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技术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时间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设备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等等,让员工严格按照检查表中的项目逐项去寻找不合理的地方。只要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就有可能会产生问题。

1.不合理
就像前面章节提到的,生产管理者要让员工做提案改善。当员工想找问题却找不到的时候,生产管理者就可以让他们观察有没有哪个地方存在不合理,凡是不合理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问题。下面笔者以设备不合理和人力不合理为例说明问题。
(1)解决设备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做“5S”时,如果某件设备没有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员工为了取这件设备每次都需要走很远的路,这不仅浪费时间,也会让大家觉得物品放置得不太合理。如果将设备放在员工可以轻易拿到的地方,就会显得更合理一些。
(2)解决人力不合理的问题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人力合理化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在人力安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能人尽其用,直接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也导致他们的收入不高。

在企业做管理时,笔者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当员工不珍惜他的工作时,他就不会在乎企业的任何管理方法,他所抱的态度就是“想辞掉我就辞掉吧,这么少的工资,我本来就不想干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呢?这就需要做到人力安排合理化。比如,尽量让一名员工做两名员工的工作。

很多人都认为让一名员工做两名员工的工作不可能。其实,实际情况是一定能,但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就是要让员工获得更多的报酬。比如说你是一个部门的主管,管理十名员工。如果有一名员工离职了,你就可以同留下来的九名员工商量:“各位,我把离职员工的工作分给大家做,企业不再招人了,大家同意吗?”听到你这样说,那些员工的脸色必定很难看,但你可以接着说:“别急,我还没说完,他的工资也分给大家,大家看这样行吗?”这九名员工一定说好。于是,九名员工就做了十名员工的事情。再过一段时间,部门员工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变成五名员工做十名员工的工作。
#p#副标题#e#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不到让一名员工做两名员工的工作呢?关键原因在于老板的态度。笔者在一些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时,如果我所管的部门少了一名员工,老板就会对我说:“谢谢你,李经理,帮我节约了一个人的成本,你把节省下的钱全部拿走吧。”第二次,等部门又少了一名员工时,老板就会说:“下面员工说工作忙不过来,还是增加员工吧。”因此说,在人力合理化方面,老板很关键。

现在很多企业把一个部门的工资固定化了,就是这个部门要做多少工作,老板就给多少钱;至于找多少人来做,就由生产管理者自己决定。这时,生产管理者就可以将人力安排得最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除了设备和人力合理化外,还存在着技术、方法、工具、时间等方面的合理化。提高生产率的合理化方法见下图所示:
合理化的方法

2.不平衡
企业内部物流是否平衡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概念在当下有被滥用之嫌,很多运输公司的小老板都把自己的公司标榜成物流公司。如果有人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会回答说是做物流的,其实他们仅仅就是跑运输而已。

企业内部的物流不是运输,而是企业所有的物资从采购到放入仓库,再到一步步变成成品流通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物品的流动就是企业内部的物流(见下图)。
企业内部的物流

企业内部的物流有两种形式:一种像自然界的河流,有的地方很宽,有的地方很窄,水流不均衡;还有一种像人工开挖的水渠,到处都是一样的宽度,水流很均衡。

那么,哪一种物流更适合企业呢?企业当然需要水流均衡的物流。凡是流动不均衡的地方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生产管理者要寻找的瓶颈。

比如,生产线上每名员工都有分工,有没有可能让员工的速度一样快呢?当然,这个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有的员工速度快,有的员工速度慢,速度慢的地方就是制约瓶颈。如果生产管理者发现每次都是同一个地方速度慢,就要集中精力观察能不能将这个工位的速度提快一些;一旦这个工位加快了速度,不均衡的问题就解决了。
#p#副标题#e#
3.浪费
生产管理者不仅可以从企业内部物流的不均衡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从企业内部的浪费情况发现很多问题。对企业而言,凡是不能增加产品价值的行为统统都属于浪费行为。

生产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浪费行为:
(1)搬运带来浪费搬运次数太多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很多时候,搬运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和无谓的体力耗费。生产管理者可以查看一下车间设备的放置是否合理,以减少对设备的搬运。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绘制一幅生产车间的平面图。如何绘制这一幅平面图呢?

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平面图绘制出来。然后,把车间里的所有物品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用硬纸片剪成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形状。接下来,对这些硬纸片进行排列组合,一直摆到你认为合理为止。最后,拿胶水把它们固定好,这就是生产现场最合适的设备放置图。图绘制出来以后,将可以立即挪动的设备、物品马上按照图示的位置挪动,暂不能挪动的可以等以后机会合适时再挪动。通过合理摆放设备,企业就可以减少搬运造成的浪费。

作为生产管理者,你一定要对生产现场的设备、物品、工作台等的摆放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位置摆放合适了,搬运的距离就会减少,因为搬运不但会造成人工浪费,还有物品损坏等,所以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设备等的搬运。

案例
叉车到底要不要买
我以前在企业做主管生产的副总时,生产部经理申请要购买叉车,我不同意。
他说:“李总,你太抠门了吧,没必要这样节约成本吧?”
我说:“我不是要节约成本,假如我批准你购买叉车,员工没事干时,就把东西叉来叉去,这多浪费时间啊!”
他说:“如果不购买叉车的话,员工就要自己搬运东西。”
我告诉他:“那就想办法不让员工搬。”
没有叉车,生产部经理不得不想其他搬运的办法,最后他还真想出了解决办法。
利用工具搬运物品是很轻松,但是太依赖现代化搬运工具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购买叉车需要成本,开叉车的人也需要支付工资。生产部经理说没有搬运工具没法工作,笔者就告诉他想办法,最后他就回去想办法。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只是说搬运可能产生很大的浪费,生产管理者要想办法减少在搬运上产生的浪费。
(2)品质检验带来浪费
重复的品质检验能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呢?笔者认为不能。比如说,某品牌鼠标的生产者看到别人的鼠标卖30元,自己就标价35元,并附带一个说明:别人的鼠标只检验了一次,我的鼠标检验了30次,所以我要卖35元。实际上,当标价30元的时候,可能都没有人愿意买,更何况说标价35元呢,那重复检验那么多次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产品的质量很差,必须检查很多次才能过关,就说明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生产管理者需要将重点放在控制产品质量上。
(3)其他原因造成的浪费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浪费现象需要生产管理者发现和解决。比如说,动作可能造成浪费,员工在操作时存在三种动作:第一种动作是“正动作”,即有用的动作;第二种动作是“零动作”,即没用的动作;第三种动作是“负动作”,即反作用的动作。

如果员工能够把“零动作”、“负动作”去掉,员工的速度就会快很多。生产管理者可以观察一下,操作速度最快的员工与最慢的员工速度会相差多少,据笔者观察,二者一般都有一两倍的差距,甚至是三倍。动作最快的员工除了他本身手脚比较麻利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的动作比较正确,“零动作”和“负动作”比较少。

管理也会产生浪费。管理的浪费是指在问题发生后,管理人员事后想办法补救造成的浪费。科学的管理是事先有预见、有规划,在事情推进过程中有管理控制。

另外,库存太多也是一种浪费。库存太多会导致企业利息负担增加,产品贬值风险也随之增加。有时考虑太多也是一种浪费,因为有的问题不用想得很复杂,想得太复杂了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p#副标题#e#
二、“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是生产管理者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生产管理者在试图发现问题时,可以从人员(Who)、事情(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理由(Why)、如何(How)和多少(How much)等七方面分析问题。为了方便生产管理者使用这一方法,笔者制作了一张“5W2H”检查表(见下表)。
“5W2H”检查表

了解了“5W2H”分析法,我们再来看看该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人员。

案例
人员可以成为很大的问题
企业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培训这种技术人才要花很多时间。这项技术工作张三会做,除了他以外,还有谁会做呢?查看了相关人员,才发现没有人会做了,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因为张三可以以此跟企业谈条件。如果他要求涨工资,企业就必须给他涨。否则,他就要辞职。如果这次满足了他,等他下次又要求涨工资时,企业还要不要给他涨工资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就只有一名员工会做,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里非常普遍。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企业里推行代理人制度就可以解决。代理人制度指企业不能把所有重点工作都放在一个人身上,而是要为每名员工寻找一个代理人,在员工临时有事情不在企业时,代理人完全能够代替这名员工工作。

案例
每名员工都要有代理人
以前我所在的一家企业的老板就有代理人,而且有两个:我是生产指挥代理人,他的妻子是财务代理人。如果老板有事外出,我就负责指挥生产,但企业需要用钱时,就需要老板的妻子签字。

连老板都可以设置代理人,谁不能有代理人呢?既然设置了代理人,你就要教会他做你的工作,这个代理人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部下,甚至可以是你的同事。有了代理人,人员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曾对我说:“员工忠心耿耿,不同我讲条件,身体又好,还要找代理人吗?”
我说:“肯定要找!”
他问:“为什么呢?”
我告诉他:“万一这家伙在路上走时不小心被车撞死了呢,你是不是要关门大吉了?”
那位老板说:“你就会瞎说,人哪能那么容易死啊!”
“印度尼西亚海啸一下子几万人没了,美国台风一万人没了,死一个人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我说。
那位老板还说:“那他小心一点儿就不会死啦!”
#p#副标题#e#
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在我老家桂林,很多年前,一个人很小心地在人行道上走,而另一个人不小心跑到马路中间去了。这时刚好来了一辆车,司机为了避开那个走在马路中间的人,却把那个在人行道上小心走着的人撞死了。所以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谁都有可能死,我们不能把企业的命运绑在一个人身上,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问题。

老板听后想通了,可员工想不通了,员工说:“为什么要给我找代理人,分明是不相信我。”那位老板就请我去给这名员工做思想工作。
我问这名员工:“你为什么不愿意找代理人呢?”
他说:“明明是老板不相信我,我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找代理人呢?”
我说:“好,你是不想找,对不对?”他说:“不想找!”
我说:“不找也可以,我还有第二个方案。”
他问:“什么方案?”
我告诉他:“只要你肯与老板签一份合同,以后就不用找代理人了。合同的第一条,任何时候你都不能请假。你生病时也要来上班,即使爬也得来上班,你不来的话就影响企业效益。第二条,你永远不许辞职。第三条,即使你的家人病重,你都不能请假回去。你把这份合同签了,我就跟老板说不需要给你找代理人了。”
这名员工听后,想了半天,冒出一句:“李老师,你的意思是说找个代理人对我也有好处哦。”

找代理人到底对员工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没有代理人,员工说要请假,生产管理者是准假还是不准假呢?如果不准假,员工就认为企业没有人性;一旦准了假,企业的生产进度就会被耽误了。

当然,人员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是不是这名员工做最合适、是不是换一名员工做会更好,等等,这些都是生产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

除了人员的问题外,在做任何一件事情(What)时,生产管理者还要考虑在哪个地方做(Where)、什么时间做(When)、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Why)、如何做这件事(How)以及需要花费多少(How much)等,但很多企业不事先研究这些问题,就糊里糊涂去执行,结果做了半天才发现白做了。所以,生产管理者一定要分析清楚“5W2H”这七个方面。如果确定要做,就要想想还能不能找到更快、更好的方法。

在这里,笔者又要提到走动管理了,走动管理是有时间进度的,比如说,一天的进度分每两个小时应该做多少或者上午、下午各做多少,生产管理者就需要到工厂看一下该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就出现问题了,表示进度慢了,生产管理者就要督促员工加快进度。

通过“5W2H”分析法,生产管理者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找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p#副标题#e#
三、“三不”法与“5W2H”分析法的运用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笔者结合“三不”法和“5W2H”分析法,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见下表):
“三不”法与“5W2H”分析法组合表

从上述表格示例中,生产管理者可以看出:月初七天全体员工每天都加班到22点,这是工作安排不均衡引起的,因为工厂月初的工作太多,而月末的工作则比较少。

生产管理者还会发现包装搬运工闲着的太多,就要考虑是不是员工人数太多、是否存在人力浪费的现象。如果是,就要考虑是否需要裁减人员。

当生产管理者把文件交给其他一些部门处理,文件却迟迟没有得到反馈时,就要思考发生这类问题的原因。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文件处理没有标准化,那么,要怎样对文件进行标准化呢?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生产现场标准化做得很好,但其他部门标准化做得不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可以借鉴ISO9000标准中的一个框架程序。

这个框架程序是这样操作的:一件事情从A部门交到B部门后,规定好B部门处理需要多少时间;再交到C部门后,也规定好C部门处理需要多少时间,最后应在何时返回A部门。

案例
文书处理标准化
以前,我在某企业生产部工作时,生产部都是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照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的。但是,企业在接到订单后,订单往往会先在销售部拖半天,然后在计划部又拖半天,最后下发到生产部时,领导就说这个订单要得很急,几天内就必须生产出来。如果前两个部门能够当天就把订单交给生产部,生产部生产产品的时间是不是就可以宽松一些呢?

后来,我在另一家企业做主管生产的副总时,我就作了这样一项规定:凡是销售部接到的订单,必须在20分钟之内确认订单内容是否准确,确认无误后就把订单交给计划部。计划部接到订单后,也必须在20分钟之内针对该订单制作出详细的物料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将订单连同计划下发到生产部。

这样,从客户下订单到生产部接到订单的时间都得到了标准化,而且不受上下班时间制约,因为生产部是三班倒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生产。对于其他部门也是如此,不管晚上有没有人值班,即使是零点接到的订单,凌晨一点钟以前也要制作出详细的物料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下发到生产部,这就是文书处理的标准化过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