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质量保证

zmay5年前 (2019-09-09)品质管理612
质量保证,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产品的承诺、规范、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即生产配方、成分组成,包装及包装容量多少、运输及贮存中注意的问题。产品要注明生产日期、厂家名称、地址等,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这个标准后,公司才能生产产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就会按这个标准检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社会大众的要求。
 
质量保证一般适用于有合同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使用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如果给定的质量要求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需要,则质量保证也不可能完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采取措施,以确保有缺陷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设计符合性能要求。其中质量控制包括的原材料,部件,产品和组件的质量监管,与生产相关的服务和管理,生产和检验流程。
 
质量保证的核心问题是为用户、第三方(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本组织最高管理者对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提供足够的信任。为此,组织就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即实物质量测定证据和管理证据。组织提供的质量保证水平受实体经济性(如价格、外部质量保证费用等)的约束。不同用途、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进行评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提供的信任达不到实际的要求固然不行,但若提供的信任超过了实际要求也是一种经济损失。
 
为了提供“证实”,组织必须开展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即一方面,为了“证实”,必须提供充分必要的证据和记录。同时还必须接受评价,如用户、第三方、组织最高管理者组织实施的质量审核、质量监督、质量认证、质量评审等;另一方面,为组织实施“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组织内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模式)。
 
这个质量保证体系应当能够基本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第三方可能提出的具体质量保证要求。
 
一、质量保证的分类
由于目的的不同,“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1.内部质量保证
内部质量保证是指为了使本组织最高管理者对组织具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树立足够的信任所进行的活动,如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质量评审、工序质量验证等。内部质量保证是组织质量管理职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合同环境和非合同环境下都应开展。外部质量保证是指为了使用户或第三方对供方具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树立足够信任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用户或第三方对供方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产生信任感。
2.外部质量保证
外部质量保证经常用于合同环境。在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中,首先,应把用户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列入合同;其次,根据合同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验证、审核和评价。供方应向用户或第三方提供有关质量体系能满足合同要求的证据,如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质量计划、质量凭证与记录、见证材料等。
 
二、质量保证的要点
1.证实性
质量保证活动的关键在于能提供产品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过程符合要求的证据。无必要的证据,则谈不到信任。要把对具体产品的信任提高到对组织的信任,只有使顾客对组织未来提供的新产品也同样寄予信任,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2.预防性
质量保证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发生应有充分的预防能力,这可以通过有效的质量策划来实现。要防患于未然,对一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先作出周密的控制安排,确保其不失控。在实施中,还应针对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系统性
不能把质量保证活动当作孤立的事件,而应从系统性的高度,从全局作出安排并加以协调控制,如诸文件间的相容性、各过程的界面和接口、过程的信息反馈、过程网络功能的发挥等。
4.反应能力
以目前国内外各类企业的管理水平,要使问题根本不发生是难以做到的,然而质量保证的前提是满足要求,因此对任何偏离要求的现象,应能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纠正和预防。
 
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都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两者都以满足质量要求为目的,但是,质量保证活动侧重于为满足质量要求提供使对方信任的证据,而质量控制活动侧重于如何满足质量要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为达到同一目的的两个方面。例如,对供方的评价选择是组织为了使采购产品满足要求的一种质量控制活动,而如果向顾客提供了组织对供方评价的记录,则可认为是一种质量保证活动。
 
任何一个顾客都可能为碰上质量问题而提心吊胆。在销售过程中,或者说在质量交换的过程中,组织质量保证的作用,往往并不在于消除这万分之一质量问题的概率,而是为顾客消除提心吊胆。也就是说,组织质量保证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顾客的心理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