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

zmay16年前 (2009-02-18)品质管理427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涵义
标准是指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成果,标准化是标准从制订一实施一修订一再实施……的活动过程。
为此,《ISO/IEC指南2 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对标准与标准化分别给予了科学的定义。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准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和效益。”
“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
注:1.实际上,标准化活动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所构成。
注:2.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便于技术协作。消除贸易壁垒。

二、标准化工作内容与要求
依据标准化的对象,“物”、“事”或“人”、一般分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制定的技术准则。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俸解决方案。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物”(如程序、方法、符号、图形)。

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它为合理的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行政和经济管理机构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它是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
#p#副标题#e#
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它的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服务程序和方法。由于工作标准是“人”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质量基本依据,目前主要由企事业自行制订,它包括管理、操作和服务岗位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质量考核等方面的标准。体现了某一工作岗位上相应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当然,在企业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正常进行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的需要,标准化的对象与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由物、事、人发展到“实体”,即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包括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与人及其任何组合,这就与质量的对象一致了。

标准化工作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独立的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其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一般来说,企业标准化应该着重依次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认真实施标准.生产或提供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和用户要求的价廉物美产品,即优质产品。
②以产品质量标准为中心,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参见下图)。
技术标准体系

③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建立一个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其结构如下图。
企业标准体系
#p#副标题#e#
三、推行标准化工作的五项原则
在推行标准化工作中,一般应遵循下列五项原则。

l、权威性原则
要明确规定以“标”为“法”,在企业内应该有专门的部门监督检查并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

2、群众性原则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领导地依靠广大职工来制定和执行标准。

3、科学性原则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例如价值工程、运筹学、工业工程等),使制定的标准有科学依据。

4、连贯性原则
各部门、各方面的标准要连贯一致,互相配合协调。同时,标准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长期不修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般五年修订一次,企业标准一般不超过三年)。修订时也要考虑前后左右标准的协调与一致。

5、明碉性原则
标准要成文,内容要明确,要求要具体,不宜抽象和模棱两可。

四、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质量管理是贯彻执行标准的保证。加强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每个企业,要推行和加强质量管理,就都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基础工作。
#p#副标题#e#
质量管理和标准化都是现代的科学管理技术,都要按严格的客观规律和充分的科学依据办事。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说得好,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一部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在企业里,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有以下四点。

1.企业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从制订标准着手的。就拿美国“科学之父”泰勒1898年在伯利思钢铁公司进行的装卸试验例子来说吧,当时他挑选了几个生产能手,反复试验用不同规格的铁锹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最后他总结为每锹装量为21.5磅才能每天完成最大工作量。因此,他就设计了8~10种不同规格的铁锹,小锹装重物如铁矿石等,大锹装轻物如炉灰等,但每一锹的装量都是21磅左右,这样,劳动生产率就大为提高。泰勒的这种试验方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标准化的重复选优原理,并首先从拟定标准开始的。其他如作业计划,成本核算等,都是首先制订工时定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来进行的。当时,美国的各种企业看到标准化的显著经济效益,对标准化大为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标准是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的每个职工头脑之中。

发展到现代质量管理后,企业更是强调标准化管理。例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产品的质量标准即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指标就是企业管理目标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它为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原材料、燃料、动力、配套产品、外购件、工艺工装标准等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它们的标准化,使企业内各分系统之间建立了技术统一性,保证了整个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最佳。至于企业内各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实施,既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工作质量,也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企业的标准化系统处于稳定运行时,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才可能建立和稳定。因为企业标准化在纵向上,把原材料一生产一销售服务的整个质量管理程序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横向上,把计划、技术、生产、物资管理方面工作协调在一起,确保产品质量目标的实现。
#p#副标题#e#
在日本,企业标准就是企业的宪法,工人违反标准,就要受到处罚,严重的要被开除出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专家石川馨教授等人根据日本多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企业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就要搞好企业标准化。原苏联质量管理专家杜亚尔纽克等人也认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制订的企业标准质量。企业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支柱,没有标准化这个坚实的基础,质量管理大厦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2.企业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企业标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性区作,它们具有一致的目标。那么,企业标准化是怎样贯穿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的呢?

大家知道,全面质量管理是从产品市场调查、研制、试制、工艺、技术、生产、计划、销售直至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一般人们把这个全过程划分为设计试制、制造、铺助生产和使用四个过程,现把这四个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与相应的标准化内容以表格形式扼要地列举出来(见下表)。

企业标准化在全面质这面理全过程中的活动情况

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标准化
设计试制过程
1)根据用户反映和国内外技术经济情报、社会需要的实际调查,制定新产品的质量目标:美观、实用、经济、安全、可靠、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2)满足制造要求,适应企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使企业能取得较高生产效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提出《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和产品标准
2)对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以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其质量,避免投产后的混乱
3)写出新产品鉴定的标准化审查报告
制造过程
1)建立能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
2)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
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和超过标准要求
1)制订工艺,工装等标准
2)统一检验方法标准
3)零部件半成品标准化
4)检查执行各类标准情况
根据生产需要,保证提供质量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主动做好生产服务工作,为制造过程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创造条件 制订并执行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标准、工具、量具和夹具、刀具、模具等标准,设备维修和保养标准,后勤服务工作标准等
使用过程
1)做好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
2)做好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改善产品设计,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1)通过广告、产品说明书等形式向用户介绍产品标准制定,指导和帮助用户正确使用产品
2)积极向用户提供与本企业有关得的标准资料等

从上表中,我们就可知道,两者是多么密切相关并且企业标准化是贯穿于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的。
此外,我们知道,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活动方式就是PDCA四个阶段循环。我们再从PDCA循环上看质量管理是怎样始于标准,又终于标准的(见下表)。

PDCA管理

代号
阶段
质量管理内容
P(Plan)
计划阶段
按用户要求和市场情报制订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根据生产需要制订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等
D(do)
实施阶段
按上述标准认真贯彻执行
C(Check)
检查阶段
检查标准执行情况,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A(Action)
处理阶段
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纳入新的标准,即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指导下一循环的质量管理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PDCA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标准的调查、起草、制订、贯彻、验证和修订的过程,就是从标准着手,又归终于标准的过程。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质量管理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过程。
#p#副标题#e#
3.质量管理的开展使企业标准化更具有科学性
质量管理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的综合质量管理,它改变了那种办事无标准、无规范,管理和工作不讲科学的主观随意性恶习。它既没有凭经验靠估计的手工业作坊式管理习惯,也没有那种片面强调管理部门垂直分工,各自为政,以分工为分家,缺乏横向协调联系的管理方式,而是一切按科学办事,凭数据说话,实现了科学管理。如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到的概率数理统计方法,就是研究在偶然事件中隐蔽着的特性的一门数学学科,运用这种数学方法就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围绕产品质量的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从中找出产品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为产品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就有利于标准水平的提高。

4.质量管理已成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1941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中统计方法的应用》。到4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就设立了ISO/TC69《统计方法的应用》技术委员舍,使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5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都先后积极地开展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日本应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数理统计方法标准已达30多项。

60年代后,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的直接采用,使质量管理标准化活动进入到一个兴旺时期,很快遍及到各地区、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之中,其内容和种类也不断扩大,不仅有质量管理方面的名词术语符号标准,有统计方法应用的标准,还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非数理统计方法的标准。

1981年ISO又成立了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迄今已制订发布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可见,目前无论是一个企(事)业单位,还是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已把质量管理看成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
#p#副标题#e#
5.标准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对其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编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规范等各种文件。这些文件中绝大多数是企业标准,如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技术标准;物资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计量管理标准等企业管理标准;以职工操作(工作)程序为主的企业工作(作业)标准。

对有些不以标准形式编制的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也要首先制定有关标准,以统一编制方法。如质量手册编制规定、质量检验记录、质量成本报告及质量审核报告等文件格式标准。

因此,目前很多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都运用了标准化方法编制,并和有关标准融为一体。

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既有密切相关的一面,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质量管理突出“管理”,重点是放在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质量进行控制方面,管理的范围主要也是在组织内部。而标准化突出“化”,它要求一切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都要制定标准,并且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化”的范围就不局限在质量管理的范畴,甚至超出组织本身。因此,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是放在认真制(修)订标准和贯彻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认真进行质量检查检验上,这些区别是质量管理者和标准化工作者应加以注意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势必越来越重要,搞清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就能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