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的监控重心

zmay5年前 (2020-04-15)生产管理291
通过评审的订单,经客户确认以后就转入了订单生产阶段。订单生产阶段的管理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准备、运行和调控。三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工作重心,生产总监应该依照这些重心,合理指挥,有效调控,确保订单的履约。

一、生产准备的三大重点
订单生产准备的重点包括内部配合、外部配合、掌握信息。

1.内部配合。相关部门要做好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销售部要向各部门提供订单明细,确保订单生产的准确性;生产部要及时制订生产计划,并将作业计划分解到生产车间;生产车间要根据进度计划进行人员和设备调整,并提出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部门要根据车间的物料需求落实采购和准时入库,并按照订单准备包装材料等必需品;技术部要编制和下达工艺文件,确保产品生产所需的技术支持;质检部要对物料进行入库前的质量检验。

2.外部配合。销售部要与客户进行订单的再确认,力争在订单生产后不会发生变更;供应部要与外协单位落实外协件的加工和交货事宜;技术部要与客户确认产品的规格和配比,落实质量标准;质检部要对外协厂家的产品、工艺、质量进行检查,提高外协件生产的保证系数。

3.掌握信息。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掌握与订单相关的各种信息。比如,销售部要掌握价格、订单变动等信息;生产部要掌握订单种类、数量、配比、交期、物料衔接等信息;供应部要掌握物料采购和外协产品的进货和交货等信息;技术部要掌握原材料、零部件、产品结构、设备模具、工艺流程等信息;质检部要掌握外协单位、外协件加工与交货、客户的反映或投诉等信息。

二、计划落实的四个步骤
订单生产的运行依据是生产作业计划,主要步骤是作业分配、作业管理、作业监测和作业调控。下图是订单运行流程的示意图。
订单生产运行流程

1.作业分配。以作业计划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情况遵循不同的原则,将生产任务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工序。生产订单的排序要考虑的情况包括生产周期、工艺流程、特别需求等,可以遵循对应的原则来解决。比如生产周期原则,要根据生产准备期来确定,包括材料、设备、工装、工艺的准备期;又如工艺流程原则,要考虑工艺流程的同步、顺流、充分性;再如优先安排原则,要权衡交货期的长短、客户的重要程度、生产节奏的同步性和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接近交货期的、比较重要的客户的、生产节奏同步性高的、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的订单一般优先安排生产。

2.作业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作业计划,设备的使用、人员的安排、物料的投放、工艺的执行都必须围绕作业计划展开。管理的重点,一是进度,二是品质。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和调整作业方式、提高操作效率、保持设备完好、确保物料供应等手段,主动预防和减少相关因素造成的工时耗损和进度延误,也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善设备性能、提高操作水平、控制物料品质等措施,为保证产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
某钻头厂为了满足客户“小批量、多品种、快供货”的要求,创新作业方式,由原来的“按部就班式”变为“快速反应式”。该厂产品有30多个规格,近1000种类别,平均生产周期大约两个月。通过对产品的全面分析,该厂对作业方式进行了调整,在生产车间设置了一条专用流水线,用于小批量订单的生产,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专用流水线运行的快速和平稳。如选用技术较强的操作工上线、采用后拉方式组织生产、以产距时间为标准控制生产时间。作业方式调整后,该厂平均生产周期比原来缩短了十多天,最短的周期不到20天,实现了预期目标。

点评
该厂通过创新作业方式,压缩了产品生产周期,加快了交货速度,满足了客户需求。成功的秘诀有四条:第一是设备调整,根据订单情况重新布局,设置了专用流水线;第二是人员调整,集中优势力量,确保订单完成;第三是方法调整,采用具有“少量多样,及时补充,快速交货”特点的后拉式方法适应小批量生产。所谓后拉式也就是“超市化运作方式”,是指在后工序有需要的时候,前工序才安排生产。第四是工时调整,用产距时间作为标准来控制生产时间,工时直接与客户需求挂钩。所谓产距时间就是一定有效生产时间与客户需求数量的比值,体现了客户需求一件产品的市场必要时间。如果生产企业都能根据这种思路进行作业方式的调整,那么订单进度方面的管理就会变得有效一些。

3.作业监测。主要通过生产记录、质量检验和现场巡视来实现。
生产记录。包括产量日报、质量日报、员工出勤日报、工时记录、设备故障记录、定额完成记录、设备停机记录、物料供应记录等。通过这些生产记录的统计,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生产过程的问题所在,确定影响生产进度和质量的原因及程度。

质量检验。包括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通过质量检验可以掌握品质问题的种类及成因。

现场巡视。包括对生产秩序、设备运行、物料供应、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的巡查。通过现场巡视可以及时掌握生产动向,发现延误进度的隐患。

这三种作业监测手段各有侧重,在使用中需要相互补充。生产记录是对过程的跟踪,反应相对滞后但准确性较高,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式,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质量检验和现场巡视都是实时监测,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质量检验侧重的是品质,现场巡视更侧重进度,但发现的问题可能是个别的,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合理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提升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

4.作业调控。以作业监测为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找出延误进度或影响质量的原因所在,采取积极的对策,纠正偏差,确保订单保质、保量、按时交货。
#p#副标题#e#
三、作业调控的九类对策
订单作业的调控,建立在对作业监测数据和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要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的因素所在。通过产量报表可以了解生产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要结合出勤报表、定额报表、物料供应报表、设备停机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报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现场巡视发现的现象和问题找出主要因素。通过质量报表可以了解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是否会影响到交货数量等,如果质量没有达标,就要结合同期的设备故障记录、物料供应报表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质检过程发现的问题和现场巡视中发现的设备状况和工艺流程情况,找到造成质量未达标的主要原因。

案例
某色织布厂投产了一批新产品,其中有一款是不同纱支交织的品种,结构上也疏密不匀。在织造过程中没有出现太多问题,但在后处理过程中却出现了重大质量问题,经过后处理的成品坯布几乎成了网状。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在烧毛工序中没有考虑组织结构的问题,造成了稀疏部位的布面损伤。技术人员针对问题及时采取了措施,调整了相关的工艺程序,顺利完成了剩余同品种产品的后处理。同时,调度人员紧急安排了短缺部分的坯布生产,通过整小轴、优先上机等补救措施,确保了该订单的交期。

点评
生产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应对。一要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二要采取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重现,三要对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的补救。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对作业的监控。通常来讲,影响产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作业安排不合理、设备故障多、工人出勤率低、物料供应不及时等;影响质量的原因包括工艺复杂、产品加工难度大、产品结构有问题、物料品质较差、工装水平不高等。

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调控,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问题,尽量减少进度损失。具体对策可以参见下表所示。
订单进度质量问题对策
上面所列举的都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有些问题也不是单一原因所致。有时候正常的生产秩序还会被一些突发的事件所打乱,进而影响订单的进度和质量,比如紧急插单、订单变更、某一工序加工出现重大事故等。所以在处理订单问题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减少问题对进度和质量的影响,确保订单能够如期完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