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中员工配备的方法
合理地配备员工,就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各种不同的工作配备相应工种和等级的员工,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高效率、满负荷,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合理配备员工的要求
1.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各自的专长和积极性。
要根据员工在工种、技术业务等级、熟练程度、劳动态度等方面的差别,分配他们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去,用其所长。对于某些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关键性工作岗位,要配备那些觉悟高、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员工去担任,并考虑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助手和学徒工。
2.使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工作量,适当扩大工作范围,保证员工有充分的工作负荷。
配备员工时要考虑工作量的大小。生产规模比较小、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更要注意不要因分工过细而使员工负荷不足。如果某些工作的工作量不大,员工负荷不足,就要考虑兼做其他工作的可能性。员工长期从事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不利于员工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和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在配备员工时,要适当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
3.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
配备员工时,对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消除无人负责的现象。凡是可以由一个员工独立进行的工作,应尽量交给专人负责。凡是不可能由一个员工独立进行,而必须由几个员工共同完成的工作,应设置作业组,由一名组长负总责,并明确规定小组成员的职责范围。
二、配备员工的前提
配备员工以劳动的分工与协作为前提。
1.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即根据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挥每个员工的业务、技术专长,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进行劳动分工时,要把技术上的可能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结合起来考虑。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一般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工艺阶段,各工艺阶段又按照不同的设备、工具和工作内容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工种或操作岗位。
同时,尽可能把执行性工作和准备性工作分开;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把技术等级高的工作和技术等级低的分开。这样,可使人尽其才,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劳动分工的优越性。
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分工越细越好。在一定条件下,分工过细过繁,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负荷不足,增加不必要的协作关系,使管理工作复杂化,特别是员工由于长期从事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容易出现疲劳、乏味、知识面狭窄,不利于积极性的发挥。
2.劳动协作。
劳动协作就是把生产工作的许多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协作的形式可分为厂外和厂内两个方面。从厂内协作来说,有各车间之间的协作,各科室之间的协作,车间与科室之间的协作,车间内部各工段、班组之间的协作,以及班组内部各员工之间的协作。厂内各方面的协作关系,应明确地规定在领导人员和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各部门的职责条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