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产制度预控行为
在生产管理中合理使用管理工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生产,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工具,如生产制度、管理图表、统计报表、调度会议、现场管理等。如何用好这些管理工具,是生产总监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技巧。要想用好管理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各种工具的特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工具。生产总监在实战过程中只有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工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我们先从制度工具说起。没有制度就不成方圆。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也是企业对生产活动进行预控的基础。通过各种管理制度,企业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生产行为,保证生产秩序的有条不紊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制度的基本类型
企业制度根据不同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门制度,二是岗位制度,三是业务制度。
1.部门制度。以不同的部门为对象,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和程序。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为例,包括生产部职责范围、供应部采购程序、设备部维修制度、能源部管理细则等。
2.岗位制度。以不同的岗位为对象,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岗位为例,包括生产总监岗位职责、生产部经理工作规范、生产调度员工作流程、仓库主任工作细则、机修工操作规程等。
3.业务制度。以不同的业务为对象,确定相关业务的工作要求。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业务为例,包括工艺安排流程、产品质量标准、订单接收程序、财务报销制度等。业务制度可以是系统的,如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也可以是单项的,如新产品检验标准。
二、制度的表现形式
广义的制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制度、职责、流程、标准、细则等(参见下表所示)。
上表所列出的只是一部分比较常见的制度表现形式。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规定、规程、规则、基准、办法、范本等。
#p#副标题#e#
三、制度的主要内容
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职责,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制度案例来说明。
案例
案例一:某公司生产部的职责是在生产总监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的制订和下达、订单的审核、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报表的编制和统计、生产计划的检查、生产进度的控制、生产现场的管理、生产问题的协调和解决等。
案例二:某企业专职安全员的职责是在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生产安全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所属部门员工学习相关法令法规和知识技能、检查部门员工的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部门安全设施的运行状况、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并督促措施落实等。
案例三:某公司仓库管理的职责是负责原料的接收与发放,保证原料供应的及时准确,原料存放的安全有序。具体的内容包括物料验收的要求、物料运输的要求、物料堆放的要求、物料发放的要求、物料存放的要求、物料存量的要求、物料盘点的要求、废物料处理的要求等。其中,废物料的处理程序又有分类、处理、分析和防范几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明确要求,如在防范过程中要针对废料生成原因在设计、采购、验收、生产环节采取不同措施。
点评
案例一是部门制度,主要明确部门的工作范围。比如生产部的职责,既包括对生产的计划、调度和统计,也包括对生产的检查、控制和协调。
案例二是岗位制度,主要明确岗位的工作范围。比如专职安全员,既要负责安全教育,也要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对安全设施的检查、对安全隐患的检查。
案例三是业务制度,主要明确业务工作的范围,涉及与业务链相关的方方面面。仓库管理,对从收货、搬运、堆放、出货、盘点、废料处理等整个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涉及不同的岗位和部门,岗位包括管理员、检验员、库工、搬运工等,部门包括供应部、技术部、生产部等。
从三个不同种类的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部门制度、岗位制度还是业务制度,尽管种类有所区别,但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对职责的明确。
#p#副标题#e#
四、制度的规范作用
企业制度的作用在于对生产行为的规范。通过不同的制度、职责、流程、标准、细则、规定、规程、规则、基准、办法、范本等,明确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预先控制。当然,这种规范性要求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制度的建立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环境、产品结构、设备状况和人员素质,必须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系统、合理、具有可行性。否则,制度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制度对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内容的规范,二是工作程序的规范,三是工作标准的规范。
1.工作内容的规范。主要解决做什么事的问题,比如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通过划定具体职责,明确工作内容。
2.工作程序的规范。主要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如新产品设计流程、计量管理流程等,通过确定具体流程,明确工作程序。
3.工作标准的规范。主要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物料验收标准、锅炉操作细则等,通过制定具体细则,明确工作标准。
五、制度的贯彻落实
实现制度预控和规范生产行为的作用,前提是制度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制度的贯彻落实,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制度的宣传、制度的执行、制度的检查。
1.制度的宣传。就是要让相关人员知道需要遵守的有什么制度,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比如生产部计划员,需要知道的制度包括部门职责、计划岗位职责、计划工作标准、计划编制流程、计划平衡细则等,还要知道计划工作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生产产能的标准、确定计划指标的标准、确定生产进度的标准、计划执行评估的标准等。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清楚了各自的工作内容、程序和标准,制度才有具备执行的基础。
2.制度的执行。就是要让每一个制度都落在实处,做到有章必循。以采购管理为例,相关的制度包括采购员岗位职责、采购作业流程、采购合同范本、采购成本管理规范、采购物料验收制度、供应商管理规范、采购员绩效考核标准等,所有这些制度在实际作业中都应该得到有效的贯彻,不能出现有章不循的情况。只有每一个相关制度都得到了执行,制度的预控作用才能得到保障。
3.制度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行的力度,二是可行的程度。执行的力度,体现在制度执行的全面性和严格性,对于任何不遵守制度的部门和员工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有章必循。可行的程度,体现在制度执行的可操性和适应性,对制度存在的不可操作或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调查和研究,进行必要的修订,使制度更符合生产实际和更方便操作。
通过制度的宣传、执行、检查,可以使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发挥效能,更加贴合实际,真正起到预控不良生产行为、促进生产有序进行的作用。
生产制度的功效在于预控行为,生产总监在解决可以预估的生产问题时,应该运用制度工具来防控。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制度来强制要求员工执行,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我们先从制度工具说起。没有制度就不成方圆。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也是企业对生产活动进行预控的基础。通过各种管理制度,企业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生产行为,保证生产秩序的有条不紊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制度的基本类型
企业制度根据不同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门制度,二是岗位制度,三是业务制度。
1.部门制度。以不同的部门为对象,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和程序。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为例,包括生产部职责范围、供应部采购程序、设备部维修制度、能源部管理细则等。
2.岗位制度。以不同的岗位为对象,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岗位为例,包括生产总监岗位职责、生产部经理工作规范、生产调度员工作流程、仓库主任工作细则、机修工操作规程等。
3.业务制度。以不同的业务为对象,确定相关业务的工作要求。以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业务为例,包括工艺安排流程、产品质量标准、订单接收程序、财务报销制度等。业务制度可以是系统的,如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也可以是单项的,如新产品检验标准。
二、制度的表现形式
广义的制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制度、职责、流程、标准、细则等(参见下表所示)。
上表所列出的只是一部分比较常见的制度表现形式。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规定、规程、规则、基准、办法、范本等。
#p#副标题#e#
三、制度的主要内容
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职责,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制度案例来说明。
案例
案例一:某公司生产部的职责是在生产总监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的制订和下达、订单的审核、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报表的编制和统计、生产计划的检查、生产进度的控制、生产现场的管理、生产问题的协调和解决等。
案例二:某企业专职安全员的职责是在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生产安全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所属部门员工学习相关法令法规和知识技能、检查部门员工的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部门安全设施的运行状况、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并督促措施落实等。
案例三:某公司仓库管理的职责是负责原料的接收与发放,保证原料供应的及时准确,原料存放的安全有序。具体的内容包括物料验收的要求、物料运输的要求、物料堆放的要求、物料发放的要求、物料存放的要求、物料存量的要求、物料盘点的要求、废物料处理的要求等。其中,废物料的处理程序又有分类、处理、分析和防范几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明确要求,如在防范过程中要针对废料生成原因在设计、采购、验收、生产环节采取不同措施。
点评
案例一是部门制度,主要明确部门的工作范围。比如生产部的职责,既包括对生产的计划、调度和统计,也包括对生产的检查、控制和协调。
案例二是岗位制度,主要明确岗位的工作范围。比如专职安全员,既要负责安全教育,也要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对安全设施的检查、对安全隐患的检查。
案例三是业务制度,主要明确业务工作的范围,涉及与业务链相关的方方面面。仓库管理,对从收货、搬运、堆放、出货、盘点、废料处理等整个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涉及不同的岗位和部门,岗位包括管理员、检验员、库工、搬运工等,部门包括供应部、技术部、生产部等。
从三个不同种类的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部门制度、岗位制度还是业务制度,尽管种类有所区别,但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对职责的明确。
#p#副标题#e#
四、制度的规范作用
企业制度的作用在于对生产行为的规范。通过不同的制度、职责、流程、标准、细则、规定、规程、规则、基准、办法、范本等,明确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预先控制。当然,这种规范性要求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制度的建立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环境、产品结构、设备状况和人员素质,必须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系统、合理、具有可行性。否则,制度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制度对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内容的规范,二是工作程序的规范,三是工作标准的规范。
1.工作内容的规范。主要解决做什么事的问题,比如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通过划定具体职责,明确工作内容。
2.工作程序的规范。主要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如新产品设计流程、计量管理流程等,通过确定具体流程,明确工作程序。
3.工作标准的规范。主要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物料验收标准、锅炉操作细则等,通过制定具体细则,明确工作标准。
五、制度的贯彻落实
实现制度预控和规范生产行为的作用,前提是制度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制度的贯彻落实,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制度的宣传、制度的执行、制度的检查。
1.制度的宣传。就是要让相关人员知道需要遵守的有什么制度,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比如生产部计划员,需要知道的制度包括部门职责、计划岗位职责、计划工作标准、计划编制流程、计划平衡细则等,还要知道计划工作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生产产能的标准、确定计划指标的标准、确定生产进度的标准、计划执行评估的标准等。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清楚了各自的工作内容、程序和标准,制度才有具备执行的基础。
2.制度的执行。就是要让每一个制度都落在实处,做到有章必循。以采购管理为例,相关的制度包括采购员岗位职责、采购作业流程、采购合同范本、采购成本管理规范、采购物料验收制度、供应商管理规范、采购员绩效考核标准等,所有这些制度在实际作业中都应该得到有效的贯彻,不能出现有章不循的情况。只有每一个相关制度都得到了执行,制度的预控作用才能得到保障。
3.制度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行的力度,二是可行的程度。执行的力度,体现在制度执行的全面性和严格性,对于任何不遵守制度的部门和员工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有章必循。可行的程度,体现在制度执行的可操性和适应性,对制度存在的不可操作或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调查和研究,进行必要的修订,使制度更符合生产实际和更方便操作。
通过制度的宣传、执行、检查,可以使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发挥效能,更加贴合实际,真正起到预控不良生产行为、促进生产有序进行的作用。
生产制度的功效在于预控行为,生产总监在解决可以预估的生产问题时,应该运用制度工具来防控。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制度来强制要求员工执行,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