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设备修理制度

zmay10年前 (2015-05-16)生产管理296
为了更好地实施设备修理工作,明确设备修理的规范,企业有必要制订设备修理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和制订设备修理制度。

一、采用计划保养修理制
计划保养修理制(简称计划保修制)是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分类保养和修理的一种维修制度,一般由三级保养和大修理组成。计划保修明确规定了各种维护保养和大修理的周期、内容和要求。到了计划规定期限,就必须按规定进行强制保养并按计划进行检查和大修。
计划保修制注重以防为主、保修并重和专群结合,通过制度将操作和维修结合到一起,共同保证设备的完好状态。我国的机械、交通等行业在设备维修中多采用计划保修制。在执行强制保养和计划大修时,也会造成某些设备或设备的某些部位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故此,该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采用计划预防修理制
计划预防修理制(简称计划预修制)是以设备故障理论和磨损规律为依据,对设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的维护、检查和修理的一种维修制度。计划预修的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清洗(及换油)、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
计划修理的方法一般有检查后修理、标准修理和定期修理三种。
1、检查后修理。根据零件的磨损情况和趋势,制定设备检查计划,预先规定检查的频率和日期,再根据检查结果编制修理计划,具体确定修理时间、类别和修理工作安排等。
小看板
计划修理,按照对设备性能的恢复程度,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三种。大修理指将设备全部拆卸,修理基准件,破损或修理主要大型零件及所有不符合要求的零件,使设备恢复原有精度;中修理指拆卸分解设备中需要修理的部分,修理主要零件和不能使用至下次修理时间的零件,使设备的主要精度达到工艺要求,个别精度难以恢复时,延至下次大修中解决;小修理指拆卸部分零件。
2、标准修理。根据零件的磨损规律和使用寿命,预先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内容和工作量,届时不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如何,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规定进行修理。标准修理一般仅适用于对安全运行要求较高的关键设备或生产自动线设备。
3、定期修理。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参照有关检修定额标准,预先订出大致的修理日期、次数和内容,届时再根据修理前检查的结果,具体确定修理时间、项目和工作量。定期修理有利于降低修理费用,提高修理质量,是比较普遍的修理方式。

#p#副标题#e#

三、采用预防维修制
预防维修制,是由多种维修方式有机结合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维修制度。它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以及维修费用与故障损失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四、采用全员参与维修制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指导原则是全效率、全过程和全员参加。全效率即综合效率,要求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达到最高综合效益之比。全过程是对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系统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全员参加是指一切与设备管理有关的部门和人员,上至厂长、经理,下至操作工、维修工,都要参加设备管理活动。
小词典
全员参与维修制(TPM)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为管理对象,要求全员参加的现代设备维修制度。
2、采取系统化维修方式。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各阶段中,分别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在设计、制造阶段采取预防维修;在使用阶段则强调在日常点检和定检的基础上分别采取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在设备进入严重故障期后则要更加注意改善维修等,并强调逐步建立监测系统,向预防维修发展。
3、突出重点设备。根据设备对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卫生和劳动积极性的影响程度来评定划分重点设备与非重点设备(或重点、非重点项目),从而进行分级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维修费用,减少损失,又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4、注重分析维修记录。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维修及故障操作系统进行记录和统计,并以维修记录为依据,统计分析设备的故障状况。通过统计、分析掌握故障规律、故障影响,从而明确维修方向并制定对策。
总之,制定设备修理制度可以为现场生产的修理工作制定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使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设备修理的重要性,有利于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损失。

牢记要点
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维修制度:
采用计划保养修理制
采用计划预防修理制
采用预防维修制
采用全员参与修理制

实践练习
认真思考以下问题的内容、适用范围及改善措施。
1.计划保修制
2.计划预防修理制
3.全员参与修理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