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的阶段和要务
计划管理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目标,运用计划手段对生产活动所进行的管理。狭义的计划管理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广义的计划管理则以企业的生产系统为对象。前者的管理内容仅限于生产过程之中;后者的管理内容则涉及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资金、原料、设备、人力、能源、生产、质量、销售、市场、服务等。本节所探讨的是狭义计划管理,也就是生产过程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一个分三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从阶段分布上看,它包括目标管理阶段、过程管理阶段、效果管理阶段。从运行状态上看,它是一个以目标管理为起点,效果管理为终点,中间包含着过程管理的循环周期。起点和终点紧密相连,旧一轮循环的结束,就标志着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其阶段分布和运行状态如下图所示。生产总监的计划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安排,要抓住重点,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一、重在平衡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阶段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平衡。因为计划是平衡的产物,没有平衡,也就没有计划。
1.确定目标。要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确定年度生产指标。主要生产指标包括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品种指标、质量指标。其中,产品、产量作为最基本的指标,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2.综合平衡。要依据年度生产指标,对企业设备能力、劳动效率、工艺技术、原料准备、能源供应、订货合同等生产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平衡,确定平衡区域。
3.编制计划。要在对生产制约因素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分别编制年、季、月生产计划。
在目标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平衡的对象和结果。平衡对象主要看各种制约因素是否考虑全面,平衡结果主要看制约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计划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在计划的生产时间安排上,完全采用从计划到计划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实际生产进度,可能就会造成生产的延期,也有可能会出现实际生产期提前而各项准备还不到位的情况。又比如,在对特殊原料进行平衡时,没有考虑采购周期或加工周期,就可能会出现因为原料供应脱节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因此,生产总监在审核生产计划时,一定要注重更多的细节。
二、重在落实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阶段内容包括下达计划、执行落实和实时调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落实。因为落实是计划实现的条件,没有落实,也就没有计划的实现。
1.下达计划。将编制好的生产计划下达到相关部门,包括技术部门、原料采购部门、设备部门、能源部门、生产车间等,要求各部门按照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和相互衔接的工作。
2.执行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计划开展工作,技术部门下达工艺,供应部门备齐原料、配件,设备部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能源部门确保电、水、气供应,生产部门按计划投产。
3.实时调度。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计划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进和调度,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调度可视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如专题调度会、现场办公、追踪处理等。
在过程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落实进度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进度主要看各部门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生产准备,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看在准备过程中有什么异常情况。在计划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部门的准备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某些关键环节出现意外等。比如,在新品试制时,工艺没有出现问题,但正式投产时却问题不断,影响到进度。又比如,原料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迫使生产停工。因此,生产总监在督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时,一定要有前瞻观念,提前进行部署。比如可以通过采取保持工艺稳定性和加强质检力度等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p#副标题#e#
三、重在改进的效果管理
效果管理阶段内容包括进度检查、履约考核和问题改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改进。因为改进是完善计划的充分条件,没有改进,就无法完善计划。
1.进度检查。分部门、分工序地检查生产计划的落实进度。发现有不能按进度执行计划的情况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挽回进度损失。
2.履约考核。按月进行合同履约率考核,分析未履约原因,并按规定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3.问题改进。要追查影响生产进度或未能完成生产计划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完成。
在效果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改进的措施和效果。改进措施主要看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改进效果主要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效果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针对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未奏效,有的整改措施不能如期完成。比如,针对履约率不高的问题,专门设置了跟单员职位,但效果并不明显。又比如,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决定对设备进行性能优化,但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生产总监在考核改进效果时,要从职责入手,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工作不能及时完成,归根结底都与失职有关。生产总监可以通过明确职责和考核绩效的方法,促进改进效果的提升。
计划管理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管理内容,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知识点
人们常常把计划管理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的直接后果是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而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大家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性文本,没有人认真地想过,计划其实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状态。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以及两者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第三,目标要明晰化。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目标与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是否匹配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与目标不匹配时,要么会浪费资源,要么会不切实际地开展生产。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设立多大的目标,我只是关心这个企业有没有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
点评
以上这些关于计划管理的论述,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春花的个人网站。作为一名管理专家,陈教授对计划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所谓计划管理,就是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陈教授的见解,提供了解读计划管理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有助于生产总监加深对计划管理概念的理解。
计划管理是一个分三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从阶段分布上看,它包括目标管理阶段、过程管理阶段、效果管理阶段。从运行状态上看,它是一个以目标管理为起点,效果管理为终点,中间包含着过程管理的循环周期。起点和终点紧密相连,旧一轮循环的结束,就标志着新一轮循环的开始。其阶段分布和运行状态如下图所示。生产总监的计划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安排,要抓住重点,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一、重在平衡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阶段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平衡。因为计划是平衡的产物,没有平衡,也就没有计划。
1.确定目标。要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确定年度生产指标。主要生产指标包括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品种指标、质量指标。其中,产品、产量作为最基本的指标,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2.综合平衡。要依据年度生产指标,对企业设备能力、劳动效率、工艺技术、原料准备、能源供应、订货合同等生产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平衡,确定平衡区域。
3.编制计划。要在对生产制约因素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分别编制年、季、月生产计划。
在目标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平衡的对象和结果。平衡对象主要看各种制约因素是否考虑全面,平衡结果主要看制约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计划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在计划的生产时间安排上,完全采用从计划到计划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实际生产进度,可能就会造成生产的延期,也有可能会出现实际生产期提前而各项准备还不到位的情况。又比如,在对特殊原料进行平衡时,没有考虑采购周期或加工周期,就可能会出现因为原料供应脱节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因此,生产总监在审核生产计划时,一定要注重更多的细节。
二、重在落实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阶段内容包括下达计划、执行落实和实时调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落实。因为落实是计划实现的条件,没有落实,也就没有计划的实现。
1.下达计划。将编制好的生产计划下达到相关部门,包括技术部门、原料采购部门、设备部门、能源部门、生产车间等,要求各部门按照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和相互衔接的工作。
2.执行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计划开展工作,技术部门下达工艺,供应部门备齐原料、配件,设备部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能源部门确保电、水、气供应,生产部门按计划投产。
3.实时调度。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计划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进和调度,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调度可视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如专题调度会、现场办公、追踪处理等。
在过程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落实进度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进度主要看各部门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生产准备,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看在准备过程中有什么异常情况。在计划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部门的准备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某些关键环节出现意外等。比如,在新品试制时,工艺没有出现问题,但正式投产时却问题不断,影响到进度。又比如,原料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迫使生产停工。因此,生产总监在督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时,一定要有前瞻观念,提前进行部署。比如可以通过采取保持工艺稳定性和加强质检力度等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p#副标题#e#
三、重在改进的效果管理
效果管理阶段内容包括进度检查、履约考核和问题改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改进。因为改进是完善计划的充分条件,没有改进,就无法完善计划。
1.进度检查。分部门、分工序地检查生产计划的落实进度。发现有不能按进度执行计划的情况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挽回进度损失。
2.履约考核。按月进行合同履约率考核,分析未履约原因,并按规定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3.问题改进。要追查影响生产进度或未能完成生产计划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完成。
在效果管理阶段,生产总监需要把握的是改进的措施和效果。改进措施主要看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改进效果主要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效果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针对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未奏效,有的整改措施不能如期完成。比如,针对履约率不高的问题,专门设置了跟单员职位,但效果并不明显。又比如,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决定对设备进行性能优化,但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生产总监在考核改进效果时,要从职责入手,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工作不能及时完成,归根结底都与失职有关。生产总监可以通过明确职责和考核绩效的方法,促进改进效果的提升。
计划管理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管理内容,奠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知识点
人们常常把计划管理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的直接后果是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而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大家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性文本,没有人认真地想过,计划其实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状态。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以及两者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第三,目标要明晰化。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目标与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是否匹配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与目标不匹配时,要么会浪费资源,要么会不切实际地开展生产。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设立多大的目标,我只是关心这个企业有没有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
点评
以上这些关于计划管理的论述,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春花的个人网站。作为一名管理专家,陈教授对计划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所谓计划管理,就是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陈教授的见解,提供了解读计划管理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有助于生产总监加深对计划管理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