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一、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为了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均衡生产原则,合理组织企业生产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生产计划编制依据:编制企业的月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销售部门的要求,做到以销定产,还必须兼顾设备生产能力,以原辅材料、成品库存数及上期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成本费用等为基础,使计划的编制有可靠的依据。
3、月生产计划编制程序: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要和销售部销售计划,由生产部制定月生产计划,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在每月25日前确定下个月生产计划。如有急需生产任务要以补充生产计划随时下达,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执行。如有特殊情况本月计划没有完成可延续执行。
4、生产计划的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量等。
5、生产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保持计划的严肃性,车间要围绕计划指标,合理组织生产,保证计划全面和及时完成。
6、依据生产计划,采购部应做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供给工作;化验室做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准备工作;以保证生产使用的供给。
7、检查:车间主任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要通过日常调度、现场指挥等形式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对影响生产计划完成又无力落实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生产副总经理解决。
8、生产计划须发送到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
二、生产前的准备
为确保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规范化,建立生产前的准备程序。
1、发酵产品的主要原辅料首次使用或供货单位改变时,应建立小样试验制度,凭小样试验报告决定是否投入使用。
2、生产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管理文件、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等进行检查,班组负责人复核。检查内容如下:
2.1 检查生产场所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洁净区温湿度及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2 上批生产结束后是否清场,清场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品种或批次的生产;
2.3 对设备状况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4 对生产用计量容器、度量衡器以及测定、测试仪器、仪表,进行必要的检查核对(或校正),超过计量周检期限的计量仪器不得使用;
2.5 检查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岗位操作规程。
2.6 设备、工具、容器清洗是否符合要求;
2.7 对所用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进行核对。
3、以上检查内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生产。
#p#副标题#e#
三、工艺管理制度
1、生产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
2、液体制剂的配制、灭菌等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容器的清洗、干燥、灭菌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计量、称量和投料必须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字。
5、生产过程应按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工艺检查,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发生,并做好记录。
6、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应按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设备管理制度
1、为使设备选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故障处理等作业有章可循,以发挥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2、凡有关生产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各种资料的保管、设备选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设备故障处理等作业均依本办法规定办理。
3、设备资料的档案管理
3.1 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后,设备管理部门应依照设备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对设备统一分类、编号、建立设备台帐、设备卡和设备档案,并妥善保管。车间维修需要借阅应填写借阅卡,用后及时交回。设备如发生改善、更换等情况,设备管理部门应依实际情况修正资料档案。
3.2 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台帐:登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家、安装日期、使用日期、设备原值、产能、功率、备件单号、类型等内容。
设备清单:对整机设备按系统整理出一份清单,以供主管领导及维修部门需要时查阅。
各设备细帐:以设备清单上所列机械为主要对象、分别归整。
4、设备选购
选购设备应根据先进性、可靠性、节能性、长远性和经济性为原则。同时考虑劳动保护、技术安全、环境保护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写出“设备购置申请单”,报请生产部经理及公司批准后,与采购部联系外购事宜。
5、设备验收
5.1 购入设备必须进行验收、调试,符合铭牌标准、质量性能、采购合同要求;才能入库或安装投入使用。与财会部联系转入固定资产费用等手续。
5.2 自制设备必须经生产、技术、设备部门联合验收,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车间使用,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者填写有关表格,与财会部联系转入固定资产。
6、设备使用
6.1 生产车间应将设备使用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设备和拆卸维修设备。
6.2 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各种设备前,必须先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修知识和操练规程,并在开机前先检查设备,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6.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设备动态,如发生故障后,应立即停机检查和处理或通知维修人员处理。#p#副标题#e#
7、设备检修与保养
7.1 设备检修保养应根据年度及月份检修保养润滑计划规定内容执行,通常采用四级检修、保养方法,即设备大修、中修、小修及日常保养。
7.2 设备大修:每年进行一次。由维修主管负责,机电维修人参加,对车间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对到使用期的设备、配件进行更换。
7.3 设备中修:每月进行一次。由维修主管负责组织、机电维修人员参加。对较陈旧或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检查。利用1-2天的时间拆除检修、清理、润滑全部生产设备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的零部件、排除机器故障,并做好中修记录、修后应及时验收。
7.4 设备小修:每周进行一次。由维修人员负责,对生产设备出现一般故障,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必要的维修,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应做好检修记录,由车间验收。
7.5 日常保养: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维修人员协助完成。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8、设备事故处理
8.1 发生设备事故后,操作人员负责保护现场,并立即切断动力源或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同时应及时上报当班主管或上级领导。
8.2 当班主管必须协助经理和有关人员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并填报“设备事故报告单”,发生重大事故,要及时上报经理,经理应向公司汇报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到现场勘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做好统计登记工作。
8.3 对发生事故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未及时处理和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预防措施的不放过。
五、清场管理制度
1、为防止生产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更换品种前应彻底清理作业场所。
2、中途停产三天及三天以上,生产前必须清场。
3、清场要求:
3.1 凡直接接触产品的机械设备及管道、工具、容器每批清洗。
3.2 包装工序调换规格时,多余的包装材料应全部按规定处理。
3.3 剩余的原辅料应定点放置或退库,并有明显标记。
3.4 清场后,清场人应填写清场记录。
3.5 清场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个品种生产。
4、凡清场合格的岗位或工序,在下次生产前,车间班组负责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六、原辅材料投料管理制度
1、投料前首先检查原辅材料是否有化验单,没有化验单不得投料。
2、核对配料指令,校验量具是否准确。
3、各工序在投料前,必须由专人按质量、处方用量,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和数量,在复核无误后方可投料。
4、原始记录要认真填写,操作人、复核人在原始记录上签字。
5、每次投料完毕,必须清洁操作场所。用过的量具清理干净后放在规定地方。
#p#副标题#e#
七、生产指令的制定、审核和执行规定
1、为了规范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操作,防止出现差错,特制定生产指令的制定审核和执行程序。
2、生产指令包括批生产指令、工艺指令和批包装指令。
3、生产车间根据公司下达的月生产计划,下达批生产指令和批包装指令。批生产指令和批包装指令由工艺员制定,经车间主任批准签发,交各相关班组或领料人员执行。
4、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工艺指令:
4.1 配料指令:依据生产计划、工艺配方分别下达各级发酵罐配料指令,交配料班执行。
4.2 发酵过程的控制:依据中间体检验报告的各项数据及发酵过程情况填写《工艺通知单》,下达各级罐的过程控制指令,交看罐班执行。
4.3 接种指令:依据中间体质量标准由品控人员结合菌种及种子罐、发酵罐无菌及生长情况,下达接种指令交消毒班执行。
4.3 放罐指令:依据发酵液的活菌数、生长等情况填写《发酵液放罐通知单》下达放罐指令,由放罐人员执行。
4.4 其它工艺指令:生产过程中其它的一些工艺指令,如染菌的处理及要求、染菌罐的控制、延时罐的控制、提炼过程的附加工艺控制等由车间技术管理人员依据工艺规程及生产情况填写《工艺通知单》后,由相应操作人员执行。
4、临时的生产任务和调整等生产指令由生产部依据相关要求下达《生产指令》,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5、所有指令均要保留收集于批记录中存档。
八、包装工序管理制度
1、检查缝包机、传动皮带是否正常,校正台称、打包称准确性。
2、清理干净打包设备、现场,根据生产计划领取编织袋、缝包线等材料,清点好数目放于指定位置。
3、在打包前30分钟左右盖好该批产品标签日期,且盖于固定位置,控制好所盖标签的数量,产品批量大的应分几次盖标签以免浪费。
4、成品打包前必须由品管员验质,检查的感观指标主要有:色泽、结块、物料互混等。经品管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打包作业。
5、打包前,品管员还必须检查标签日期是否正确,产品品种和包装袋品种、规格及标签是否相符。
6、每25包抽一包进行验重,看是否合格,超过规定范围的应调好打包称再打包。
7、经常检查产品感观是否合格,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打包。计件工发现不合格料应及时向品管员汇报处理。
8、打包、叠包动作要轻,不得坐包、踩包、用包装袋垫地睡觉。
9、成品搬运放于固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产品标识办理入库手续后挂上货位牌。
10、完成打包工作后,必须清理现场的散落料、杂物,将多余的编织袋清点好送还仓库,其它工具归于指定位置。
11、隔班标签及时收回作废并销毁。
为了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均衡生产原则,合理组织企业生产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生产计划编制依据:编制企业的月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销售部门的要求,做到以销定产,还必须兼顾设备生产能力,以原辅材料、成品库存数及上期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成本费用等为基础,使计划的编制有可靠的依据。
3、月生产计划编制程序:根据市场及客户的需要和销售部销售计划,由生产部制定月生产计划,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在每月25日前确定下个月生产计划。如有急需生产任务要以补充生产计划随时下达,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执行。如有特殊情况本月计划没有完成可延续执行。
4、生产计划的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量等。
5、生产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保持计划的严肃性,车间要围绕计划指标,合理组织生产,保证计划全面和及时完成。
6、依据生产计划,采购部应做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供给工作;化验室做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准备工作;以保证生产使用的供给。
7、检查:车间主任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要通过日常调度、现场指挥等形式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对影响生产计划完成又无力落实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生产副总经理解决。
8、生产计划须发送到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
二、生产前的准备
为确保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规范化,建立生产前的准备程序。
1、发酵产品的主要原辅料首次使用或供货单位改变时,应建立小样试验制度,凭小样试验报告决定是否投入使用。
2、生产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管理文件、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等进行检查,班组负责人复核。检查内容如下:
2.1 检查生产场所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洁净区温湿度及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2 上批生产结束后是否清场,清场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品种或批次的生产;
2.3 对设备状况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4 对生产用计量容器、度量衡器以及测定、测试仪器、仪表,进行必要的检查核对(或校正),超过计量周检期限的计量仪器不得使用;
2.5 检查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岗位操作规程。
2.6 设备、工具、容器清洗是否符合要求;
2.7 对所用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进行核对。
3、以上检查内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生产。
#p#副标题#e#
三、工艺管理制度
1、生产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
2、液体制剂的配制、灭菌等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容器的清洗、干燥、灭菌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计量、称量和投料必须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字。
5、生产过程应按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工艺检查,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发生,并做好记录。
6、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应按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设备管理制度
1、为使设备选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故障处理等作业有章可循,以发挥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2、凡有关生产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各种资料的保管、设备选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设备故障处理等作业均依本办法规定办理。
3、设备资料的档案管理
3.1 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后,设备管理部门应依照设备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对设备统一分类、编号、建立设备台帐、设备卡和设备档案,并妥善保管。车间维修需要借阅应填写借阅卡,用后及时交回。设备如发生改善、更换等情况,设备管理部门应依实际情况修正资料档案。
3.2 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台帐:登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家、安装日期、使用日期、设备原值、产能、功率、备件单号、类型等内容。
设备清单:对整机设备按系统整理出一份清单,以供主管领导及维修部门需要时查阅。
各设备细帐:以设备清单上所列机械为主要对象、分别归整。
4、设备选购
选购设备应根据先进性、可靠性、节能性、长远性和经济性为原则。同时考虑劳动保护、技术安全、环境保护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写出“设备购置申请单”,报请生产部经理及公司批准后,与采购部联系外购事宜。
5、设备验收
5.1 购入设备必须进行验收、调试,符合铭牌标准、质量性能、采购合同要求;才能入库或安装投入使用。与财会部联系转入固定资产费用等手续。
5.2 自制设备必须经生产、技术、设备部门联合验收,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车间使用,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者填写有关表格,与财会部联系转入固定资产。
6、设备使用
6.1 生产车间应将设备使用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设备和拆卸维修设备。
6.2 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各种设备前,必须先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修知识和操练规程,并在开机前先检查设备,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6.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设备动态,如发生故障后,应立即停机检查和处理或通知维修人员处理。#p#副标题#e#
7、设备检修与保养
7.1 设备检修保养应根据年度及月份检修保养润滑计划规定内容执行,通常采用四级检修、保养方法,即设备大修、中修、小修及日常保养。
7.2 设备大修:每年进行一次。由维修主管负责,机电维修人参加,对车间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对到使用期的设备、配件进行更换。
7.3 设备中修:每月进行一次。由维修主管负责组织、机电维修人员参加。对较陈旧或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检查。利用1-2天的时间拆除检修、清理、润滑全部生产设备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的零部件、排除机器故障,并做好中修记录、修后应及时验收。
7.4 设备小修:每周进行一次。由维修人员负责,对生产设备出现一般故障,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必要的维修,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应做好检修记录,由车间验收。
7.5 日常保养: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维修人员协助完成。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8、设备事故处理
8.1 发生设备事故后,操作人员负责保护现场,并立即切断动力源或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同时应及时上报当班主管或上级领导。
8.2 当班主管必须协助经理和有关人员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并填报“设备事故报告单”,发生重大事故,要及时上报经理,经理应向公司汇报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到现场勘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做好统计登记工作。
8.3 对发生事故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未及时处理和教育不放过;未采取预防措施的不放过。
五、清场管理制度
1、为防止生产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更换品种前应彻底清理作业场所。
2、中途停产三天及三天以上,生产前必须清场。
3、清场要求:
3.1 凡直接接触产品的机械设备及管道、工具、容器每批清洗。
3.2 包装工序调换规格时,多余的包装材料应全部按规定处理。
3.3 剩余的原辅料应定点放置或退库,并有明显标记。
3.4 清场后,清场人应填写清场记录。
3.5 清场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个品种生产。
4、凡清场合格的岗位或工序,在下次生产前,车间班组负责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六、原辅材料投料管理制度
1、投料前首先检查原辅材料是否有化验单,没有化验单不得投料。
2、核对配料指令,校验量具是否准确。
3、各工序在投料前,必须由专人按质量、处方用量,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和数量,在复核无误后方可投料。
4、原始记录要认真填写,操作人、复核人在原始记录上签字。
5、每次投料完毕,必须清洁操作场所。用过的量具清理干净后放在规定地方。
#p#副标题#e#
七、生产指令的制定、审核和执行规定
1、为了规范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操作,防止出现差错,特制定生产指令的制定审核和执行程序。
2、生产指令包括批生产指令、工艺指令和批包装指令。
3、生产车间根据公司下达的月生产计划,下达批生产指令和批包装指令。批生产指令和批包装指令由工艺员制定,经车间主任批准签发,交各相关班组或领料人员执行。
4、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工艺指令:
4.1 配料指令:依据生产计划、工艺配方分别下达各级发酵罐配料指令,交配料班执行。
4.2 发酵过程的控制:依据中间体检验报告的各项数据及发酵过程情况填写《工艺通知单》,下达各级罐的过程控制指令,交看罐班执行。
4.3 接种指令:依据中间体质量标准由品控人员结合菌种及种子罐、发酵罐无菌及生长情况,下达接种指令交消毒班执行。
4.3 放罐指令:依据发酵液的活菌数、生长等情况填写《发酵液放罐通知单》下达放罐指令,由放罐人员执行。
4.4 其它工艺指令:生产过程中其它的一些工艺指令,如染菌的处理及要求、染菌罐的控制、延时罐的控制、提炼过程的附加工艺控制等由车间技术管理人员依据工艺规程及生产情况填写《工艺通知单》后,由相应操作人员执行。
4、临时的生产任务和调整等生产指令由生产部依据相关要求下达《生产指令》,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交生产车间执行。
5、所有指令均要保留收集于批记录中存档。
八、包装工序管理制度
1、检查缝包机、传动皮带是否正常,校正台称、打包称准确性。
2、清理干净打包设备、现场,根据生产计划领取编织袋、缝包线等材料,清点好数目放于指定位置。
3、在打包前30分钟左右盖好该批产品标签日期,且盖于固定位置,控制好所盖标签的数量,产品批量大的应分几次盖标签以免浪费。
4、成品打包前必须由品管员验质,检查的感观指标主要有:色泽、结块、物料互混等。经品管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打包作业。
5、打包前,品管员还必须检查标签日期是否正确,产品品种和包装袋品种、规格及标签是否相符。
6、每25包抽一包进行验重,看是否合格,超过规定范围的应调好打包称再打包。
7、经常检查产品感观是否合格,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打包。计件工发现不合格料应及时向品管员汇报处理。
8、打包、叠包动作要轻,不得坐包、踩包、用包装袋垫地睡觉。
9、成品搬运放于固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产品标识办理入库手续后挂上货位牌。
10、完成打包工作后,必须清理现场的散落料、杂物,将多余的编织袋清点好送还仓库,其它工具归于指定位置。
11、隔班标签及时收回作废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