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时间结构与工时定额管理规范
一、生产耗用时间的结构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作业总时间包括: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弥补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弥补工艺缺陷的工时消耗、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工时、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工时。
1、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
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也称定额时间,是指在产品设计正确产品或进行作业所耗用的时间。
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构成。所谓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因工作而要与生理需要给予补偿的时间。宽放时间一般用宽放率表示。宽放时间分三部分时间组成。
①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由于劳动过程中正常疲劳与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如休息、喝水、上厕所所需的时间。
②布置工作地时间。是指在一个工作班内,生产工人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和文明生产水平所消耗的时间,例如交接班时间、清扫机床时间等。它是以一个工作班内所消耗于布置工作地的时间作为计量单位。
③准备与结束时间。是指在加工一批产品或进行一项作业之前的技术组织准备和
事后结束工作所耗用的时间。不同的生产类型其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同。准备与结束时间一般可通过工作抽样或工作日写实来确定。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的确定,应按人体工效学理论进行疲劳研究.即研究劳动者在工作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劳动精力变化的规律,测量劳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确定恢复体力所需要的时间。
用能量代谢率标注作业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程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如下式:
能量代谢率=(作业时能量消耗量 - 安静时能量消耗量)÷ 基础代谢量
式中,基础代谢量为劳动者在静卧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安静时能量消耗量为劳动者在非工作状态,即安静状态的能量消耗;一般按基础代谢量的1.2倍计算。
上述公式中每一项的取值都是在同样时间范围内的能量消耗量。
能量代谢率划分为不同级别,按照不同级别的能量代谢率确定相对应的疲劳宽放率。
宽放时间直接影响作业者一天的工作量及定额水平的制定。国外对此类时间的研
究十分重视,将宽放时间作了更细致的分类。一般来说,宽放时间可分为四类。
①作业宽放—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作业中断或滞后,如设备维护、刀具更换与刃磨、切屑治理、熟悉图样,等等。
②个人宽放—与作业无关的个人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如上厕所、饮水等。
③疲劳宽放—即休息宽放。
④管理宽放—非操作者个人过失所造成的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误,如材料供应不足、等待领取工具等。针对上述情况,制定各种宽放时间的宽放率。
#p#副标题#e#
2、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作业动作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窝工闲置的时间。无效时间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以生产管理为例,超过必要数量的人、设备、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等的闲量与存放造成浪费,就会使生产成本提高,产生第一次浪费。人员过多,生产过程各环节不平衡,工作负荷不一致,导致奖惩不公,引起部分工人不满,进而怠工或使生产效率降低等。
企业管理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管理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最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了时间,形成恶性循环,这即为第二次浪费。最终造成劳务费、折旧费和管理费增加,提高了制造成本。这些浪费往往会将仅占销售总额10%-20%的利润全部吃掉。若能消除上述两次浪费,减少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无效时间损失,则十分有意义。在企业产品成本中,材料、人工费、管理费之和约占总成本的90%,减少生产过程中无效劳动的浪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利润提高一成就需营业额提高一倍,这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减少无效劳动、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道路是加强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
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浪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过剩浪费。整机产品中部分零部件生产过多或怕出废品有意下料过多,造成产品的零部件不配套,原材料积压,加工工时浪费。
②停工等待浪费。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工序之间衔接不上,或由于设备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待工浪典。
③搬运浪费。如由于车间布置不当造成产品生产过程中迂回搬运。
④加工浪费。如加工过程中切削量不当,引起时间浪费。
⑤动作浪费。由于操作工人操作动作不科学,引起时间浪费。
⑥废品浪费。
二、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这里标准工作条件的含义是指,在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以方法研究和标准工作方法的制定为前提。
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作用如下。
①确定工作所需人数,作为部门人员编制依据。
②作为计划管理和生产控制的依据。编制任何生产计划,都必须将产品生产量换算成所需要的资源量,然后同可用的资源量进行比较,以决定计划是否可行,这项工作称为负荷平衡。无论是生产量换算,还是可用资源量的确定,都应当以工时定额为标准,这样的生产计划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成果的衡量,都是以生产计划为基础的,从而也是以工时定额为依据的。
③工时定额是控制成本和费用的重要依据。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尤其是服务企业
中,人工成本在全部成本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降低人工成本必须先降低工时消耗,而工时定额是确定工时消耗的依据,从而也是制订成本计划和控制成本的依据。
④工时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所需劳动时间的减少。而要减少和节约劳动时间,必须制定工时定额,据以衡量实际的劳动时间,找到偏差,采取改进措施。
⑤工时定额是制定计件工资和奖金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时,工时定额(有时换算成小时或每日的工作量或产量)是计算计件工资单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奖金制度时,工时定额是核定标准工作量(或产量),计算超额工作量(或产量),考核业绩,计算奖金和进行赏罚的主要依据。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作业总时间包括: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弥补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弥补工艺缺陷的工时消耗、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工时、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工时。
1、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
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也称定额时间,是指在产品设计正确产品或进行作业所耗用的时间。
产品的基本加工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构成。所谓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因工作而要与生理需要给予补偿的时间。宽放时间一般用宽放率表示。宽放时间分三部分时间组成。
①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由于劳动过程中正常疲劳与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如休息、喝水、上厕所所需的时间。
②布置工作地时间。是指在一个工作班内,生产工人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和文明生产水平所消耗的时间,例如交接班时间、清扫机床时间等。它是以一个工作班内所消耗于布置工作地的时间作为计量单位。
③准备与结束时间。是指在加工一批产品或进行一项作业之前的技术组织准备和
事后结束工作所耗用的时间。不同的生产类型其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同。准备与结束时间一般可通过工作抽样或工作日写实来确定。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的确定,应按人体工效学理论进行疲劳研究.即研究劳动者在工作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劳动精力变化的规律,测量劳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确定恢复体力所需要的时间。
用能量代谢率标注作业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程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如下式:
能量代谢率=(作业时能量消耗量 - 安静时能量消耗量)÷ 基础代谢量
式中,基础代谢量为劳动者在静卧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安静时能量消耗量为劳动者在非工作状态,即安静状态的能量消耗;一般按基础代谢量的1.2倍计算。
上述公式中每一项的取值都是在同样时间范围内的能量消耗量。
能量代谢率划分为不同级别,按照不同级别的能量代谢率确定相对应的疲劳宽放率。
宽放时间直接影响作业者一天的工作量及定额水平的制定。国外对此类时间的研
究十分重视,将宽放时间作了更细致的分类。一般来说,宽放时间可分为四类。
①作业宽放—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作业中断或滞后,如设备维护、刀具更换与刃磨、切屑治理、熟悉图样,等等。
②个人宽放—与作业无关的个人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如上厕所、饮水等。
③疲劳宽放—即休息宽放。
④管理宽放—非操作者个人过失所造成的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误,如材料供应不足、等待领取工具等。针对上述情况,制定各种宽放时间的宽放率。
#p#副标题#e#
2、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作业动作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窝工闲置的时间。无效时间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以生产管理为例,超过必要数量的人、设备、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等的闲量与存放造成浪费,就会使生产成本提高,产生第一次浪费。人员过多,生产过程各环节不平衡,工作负荷不一致,导致奖惩不公,引起部分工人不满,进而怠工或使生产效率降低等。
企业管理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管理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最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了时间,形成恶性循环,这即为第二次浪费。最终造成劳务费、折旧费和管理费增加,提高了制造成本。这些浪费往往会将仅占销售总额10%-20%的利润全部吃掉。若能消除上述两次浪费,减少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无效时间损失,则十分有意义。在企业产品成本中,材料、人工费、管理费之和约占总成本的90%,减少生产过程中无效劳动的浪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利润提高一成就需营业额提高一倍,这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减少无效劳动、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道路是加强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
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浪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过剩浪费。整机产品中部分零部件生产过多或怕出废品有意下料过多,造成产品的零部件不配套,原材料积压,加工工时浪费。
②停工等待浪费。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工序之间衔接不上,或由于设备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待工浪典。
③搬运浪费。如由于车间布置不当造成产品生产过程中迂回搬运。
④加工浪费。如加工过程中切削量不当,引起时间浪费。
⑤动作浪费。由于操作工人操作动作不科学,引起时间浪费。
⑥废品浪费。
二、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这里标准工作条件的含义是指,在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以方法研究和标准工作方法的制定为前提。
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作用如下。
①确定工作所需人数,作为部门人员编制依据。
②作为计划管理和生产控制的依据。编制任何生产计划,都必须将产品生产量换算成所需要的资源量,然后同可用的资源量进行比较,以决定计划是否可行,这项工作称为负荷平衡。无论是生产量换算,还是可用资源量的确定,都应当以工时定额为标准,这样的生产计划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成果的衡量,都是以生产计划为基础的,从而也是以工时定额为依据的。
③工时定额是控制成本和费用的重要依据。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尤其是服务企业
中,人工成本在全部成本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降低人工成本必须先降低工时消耗,而工时定额是确定工时消耗的依据,从而也是制订成本计划和控制成本的依据。
④工时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所需劳动时间的减少。而要减少和节约劳动时间,必须制定工时定额,据以衡量实际的劳动时间,找到偏差,采取改进措施。
⑤工时定额是制定计件工资和奖金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时,工时定额(有时换算成小时或每日的工作量或产量)是计算计件工资单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奖金制度时,工时定额是核定标准工作量(或产量),计算超额工作量(或产量),考核业绩,计算奖金和进行赏罚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