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一、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
企业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产品(服务)的选择战略
企业进行生产运作,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将以何种产品(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发展,这就是产品(服务)选择战略所涉及的内容。企业产品(服务)选择正确与否,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企业向市场提供什么产品(服务),需要对各种设想进行充分论证,然后才能进行科学决策,此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市场条件
主要分析拟选择产品(服务)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市场供需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企业开拓市场资源及能力、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地位和竞争能力预期等。
(2)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条件
主要分析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新产品的技术、工艺可行性,所需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供应状况等。
(3)财务条件
主要分析产品开发和生产所需的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程度等财务衡量指标,此外还要结合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来判断产品对企业的贡献前景。
(4)企业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异性
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同,在共同的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之下,各部门工作目标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必然会对产品选择产生影响,增加工作难度。例如,生产部门追求高效、低耗地完成生产,倾向于选择生产成熟的、单一的产品;营销部门追求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以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倾向于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财务部门则更青睐销售利润高的产品选择。这些分歧的存在,从不同部门的角度考虑,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全面协调。
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在产品(服务)选择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p#副标题#e#
2、自制或外购战略
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或者建立或改进生产运作系统,都要首先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企业自制战略有两种选择:一是完全自制,即建造完备的制造厂,购置相应的生产设备,进行组织生产所必需的人员招聘与配备,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本厂完成;第二种是装配阶段自制,即“外购+自制”战略,部分零部件外购,企业建造一个总装配厂,进行产品组装。企业如果选择外购战略,就需要成立一个经销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般而言,对于产品工艺复杂、零部件繁多的生产企业,那些非关键、不涉及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如果外购价格合理,市场供应稳定,企业会考虑外购或以外包的方式来实现供应。
3、生产与运作方式选择战略
企业在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之后,就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做出选择。正确的生产与运作方式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企业能适应甚至引导生产与运作方式的变革。
可供企业选择的生产与运作方式有许多种,这里仅介绍两种典型的生产方式:
(1)大批量、低成本
这种战略适用于需求量大、差异性小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市场上,企业采用低成本和大批量生产与运作的方式,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居民消费水平普遍不高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公司首创流水线生产,现在的Wal-Mart公司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方式的选择,都是这一战略执行的典型代表。
(2)多品种、小批量
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就不宜采用大批量生产的方式,而更适合采用小批量的顾客定制方式。这种方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兼有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和单件小批量生产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是介于大批量生产与单件小批量生产与运作方式的一种中间状态。当前,许多著名的企业,如丰田、惠普等公司,都采用这种生产与运作方式。
除以上两种较传统的生产与运作方式外,可供企业选择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如:敏捷制造、JIT、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p#副标题#e#
二、产品开发与设计
企业在产品或服务选择的基础上,要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以确定其功能、型号和结构,进而选择制造工艺,设计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总体上有缩短的趋势,R&D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产品或服务开发与设计的发展方向,可将该战略分为四类:
1、技术领先者或技术追随者
企业在进行产品或服务开发与设计时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来掌握新技术,以开发设计产品或服务,也可以通过学习技术领先者的技术来开发、设计产品或服务,做技术领先者或追随者是产品或服务设计时的两种不同选择。对于制造业来说做技术领先者需要不断创新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因而风险较大,但一旦成功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回报,可以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做技术追随者主要是学习新技术,仿制别人的新产品,因而相对投入少、风险小,但相比技术领先者投资回报率低,并且容易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当然,通过努力学习,对别人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改进,也有可能形成竞争优势。
波特教授曾经将研究开发战略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技术领先者和追随者,在获取成本领先优势或差别化优势方面各有特点,技术领先者是易于获得竞争优势的,但技术追随者也可获得优势。如下表所示:
研究开发战略与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 |
技术领先者 |
技术追随者 |
成本领先 |
①优先设计出成本最低的产品或服务 ②优先获得学习曲线效益 ③创造出完成价值链活动的低成本方式 |
①通过学习技术领先者经验,来降低产品或服务成本和价值链活动费用 ②通过仿制来减少研究开发费用 |
差别化 |
①优先生产出能增加买方价值的独特产品 ②在其他活动中创新以增加买方价值 |
通过学习技术领先者的经验,使产品或交货系统更紧密地适应买方的需要。 |
#p#副标题#e#
2、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
自主开发就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而开发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联合开发则是指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或其他机构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自主开发对于企业规模大、R&D能力强的行业领先者很有吸引力,而联合开发则成为实力稍逊企业的理性选择,它们可以通过联合实现资源聚合,实现联合各方的共赢。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或技术,由于涉及的知识前沿,投入巨大,其周期较长,联合开发的适用性更强。
3、外购技术或专利
如果企业没有条件进行独立研究开发、联合开发,或者研发成本、风险过大时,就会考虑外购先进的技术或专利,借助企业外部的研发力量,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企业通过购买大学或研究所等的研究成果,可以节约R&D投入,降低R&D风险,同时缩短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周期。但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购买或引进技术或专利后,要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以形成特色。
4、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就是对某个领域的某种现象进行研究,但不能保证新的知识一定可以得到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时间较长,投资比较大,而且能否转化为产品的风险很大。但是,一旦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到应用,则会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应用研究则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选择一个潜在的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的研究活动。应用研究实用性强,较容易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应用研究一般需要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例如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而赛车车型的研究则属于应用研究,它是要以空气动力学为基础的。
三、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选址、设施布置、工作设计、考核与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