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机制的设计
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以及快速发展的趋势,让企业意识到:采购活动不再是企业职能部门的边角,它已经成为包括财务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管理流程。而我们要想让它成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强大动力,唯有建立起统一协调的采购机制,这一观念也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可。
传统经营思想中,采购管理从来都不是一项受人重视的活动。但是,在以成本缩减为导向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采购管理也像新科技出炉一样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兴奋不已。因为采购管理是企业缩减成本、赚取利润的又一重要途径。
但是,在相同的市场机制下,不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机制的差异性,采购管理上还存在不同的采购机制。与此同时,形式不一的采购机制给企业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从机制本身来讲,采购机制主要是解决采购管理的权限范围以及决策程序等问题。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采购机制的设计、采购机制的细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采购机制的设计主要从导向的角度出发,一般是从生产导向设计、从销售导向设计、从采购导向设计三个导向出发。
一、从生产导向设计
从生产导向出发的设计采购机制,其原则是以生产型企业为主的。因为生产是制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模块,绝大多数的管理都是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导向的采购机制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设立的采购管理机制。
一般情况下,生产导向的采购机制的基本特点的具体内容:
采购机制以生产全局为立足点,既要涉及采购管理,还要兼顾生产管理。即采购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需求和整体效益最大化来制订产品的自制或采购决策,并根据这个决策来预测需求规律、制订采购计划以及落实采购项目。
在生产导向下的采购机制可以理解为:协调采购与生产需求的重要环扣部分。要知道,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生产车间都不是单一的,而每个车间生产都需要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具等,其需要的品种、数量、时间也都不尽相同。除了这些表面上的不一致外,每个车间还都有其自己的生产工艺及需要注意的流程事项。也就是说,一个生产车间只对自己的产品和工艺熟悉,对别的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不太了解。
当采购职能没有渗入生产环节时,生产需求采购中往往会出现采购遗漏、采购冲突等不良现象。此时,如果由采购部门通过研究各个生产车间的需求规律,为各个生产车间统一制订订货计划,就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更全面地满足生产需求。这就属于以生产导向为基础的采购机制形式。
#p#副标题#e#
二、从销售导向设计
基于销售市场而存在的采购部门,其采购机制的设计原则是以销售为导向的。简单地理解就是,它是以满足销售需求而设立的一种采购机制形式。
与生产导向的相似之处是,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也有其自己的基本特点:
销售导向型采购机制的特点是,立足于企业的销售情况来制订采购决策。该采购机制的基础是以企业的根本利益、全盘考虑企业的整个物资工作而制订出使整个企业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的物资采购决策的一种机制。业内学者经过长期的跟踪与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购管理机制。
之所以说,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最理想,原因是它可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销售导向的采购管理机制为闭环形式,如下图所示。
实践证明,以销售为导向设立的采购机制一般较符合零售企业以及部分生产型企业,如生产流通型企业。但是,这种采购机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采购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要高。在销售环境中,采购部门必须随时掌握各个需求部门的销售动态、库存变化动态,这样才能及时组织采购、订货、进货等工作。一般而言,采购部门的统筹能力主要涉及保证不缺货和保证无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两个方面。
2、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强。在该类型的采购机制中,采购管理决策需要要全面地考虑企业销售、生产、供应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即管理决策带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对采购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的工作中,高采购机制一般采用高层领导(副总经理)负责制。
#p#副标题#e#
三、从采购导向设计
经验表明,传统的采购管理大多属于这种机制。这种以采购为导向的机制是为了满足采购而设立的专门性的采购管理组织,其特点是:
采购导向型的采购机制其采购任务明确,采购职能被严重压缩。即采购部门只负责执行,而不涉及计划拟订、需求预测以及相互协调,甚至不需要进行资源市场分析、不需要进行货品选择、供应商选择,甚至不需要进行资源市场分析、不需要进行货品选择、供应商选择,也不需要考虑物流优化、库存量控制以及降低采购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采购为导向的采购机制的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之间并没有达成利益共享的企业“内部双赢”的发展关系。这样很难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这种采购机制比较适合小企业,对于小企业而言,该采购机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其采购机制就要向生产或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转换,或者建立更好、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采购机制。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采购机制。
了解采购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后,我们还要对采购机制进行更加细致的掌握。魔鬼藏于细节,细节问题往往是决定采购管理成败的关键。了解采购机制细分之前,我们必须知道采购机制设立应做到的五项采购任务:
1、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2、提高采购质量
3、维护、提升与供应商合作关系
4、建立完善的供应管理体系
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围绕着采购机制需要做到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建立信任机制、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组建供应运营创新机制、设立供应防御机制四个方面将采购机制进行细分。
1)建立信任机制
信任是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道门槛。通常来说信任机制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双方考评初步印象
这个是供需双方打打道的初始阶段,彼此展现出来的印象决定了后期的合作成数。从采购方角度来说,供应商是否达到采购标准,其整体情况(设备认证、质量标准、供应客户水平等)是否符合采购要求都属于采购方观察供应商的第一印象内容。而从供应商角度来看,采购方的实力(资金是否雄厚、供应货款是否及时以及采购管理是否体系化等)是留给供应商的第一印象内容。
当供需双方都觉得彼此符合建立供应关系的要求时,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试探性接触阶段
供需双方开始初步走动,如采购方开始向供应商索要相关材料,并组织相关人员到供应商处进行实地考察。供应商开始进入采购方前期的生产阶段,了解采购方的实际需求等。诸如此类的相互了解工作即属于试探性接触阶段。
第三阶段:确定合作阶段
每一项采购项目的确定都不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如前期的调研成本、分析成本等。事实上,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前期的成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合作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就进入了合作阶段。
第四阶段:积极沟通阶段
有效沟通是推动合作顺利进行的助力器。很多采购失败的案例都有一个不变的问题,那就是沟通不到位。所以,一旦双方达成采购合作项目,这期间的沟通不可或缺。
第五阶段:稳定合作阶段
不论是采购方还是供应商都希望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做的益处有:一是有效缩短了合作关系的开发成本,二是推动供应双方不断发展,三是有望达到“共赢”的联盟发展关系。
#p#副标题#e#
2)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追溯到20世纪初期,很多企业与企业(供应商)之间,所有的信息都是封锁的。那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技术保密,以至于达到“商业垄断”的目的。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这种信息垄断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所以,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开始突破信息垄断的高墙,试图与合作方进行多方交流,以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革新信息。事实证明,那些敢于突破的企业最先在行业中处于领跑的位置。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直接关系企业利润的采购部门来说,做好供需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也就尤为重要了。一般而言,保证信息共享机制顺利实施的措施有签订信息共享合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明确规定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标准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实施监督四个方面。
认真执行以上各措施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建立一定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产生推动该机制不断发展的积极性。
3)组建供应运营创新机制
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的最简捷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途径。但是,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已经不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创新中最关键的两个承接要素就是采购方和供应商。
如果在实际的供应关系中,采购方的创新意识比较强,每隔一段时间采购方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都会提高一个档次,而供应商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却原地踏步,这样采购方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供应商物料标准(技术要求、工艺水平)更新太快时,也很难找到匹配其物品的采购方,这样也就制约了供应商自身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建立供应运营创新机制需要供应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4)设立供应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主要是为保证供应而设立的一种监管方式。在供应链中,总是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类型一般有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对于不可控因素,企业就要做好防御措施。一旦在采购实施过程出现了突发事件(因天气状况,影响物料准时运输等),可采取措施及时防控,避免其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传统经营思想中,采购管理从来都不是一项受人重视的活动。但是,在以成本缩减为导向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采购管理也像新科技出炉一样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兴奋不已。因为采购管理是企业缩减成本、赚取利润的又一重要途径。
但是,在相同的市场机制下,不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机制的差异性,采购管理上还存在不同的采购机制。与此同时,形式不一的采购机制给企业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从机制本身来讲,采购机制主要是解决采购管理的权限范围以及决策程序等问题。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采购机制的设计、采购机制的细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采购机制的设计主要从导向的角度出发,一般是从生产导向设计、从销售导向设计、从采购导向设计三个导向出发。
一、从生产导向设计
从生产导向出发的设计采购机制,其原则是以生产型企业为主的。因为生产是制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模块,绝大多数的管理都是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导向的采购机制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设立的采购管理机制。
一般情况下,生产导向的采购机制的基本特点的具体内容:
采购机制以生产全局为立足点,既要涉及采购管理,还要兼顾生产管理。即采购机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需求和整体效益最大化来制订产品的自制或采购决策,并根据这个决策来预测需求规律、制订采购计划以及落实采购项目。
在生产导向下的采购机制可以理解为:协调采购与生产需求的重要环扣部分。要知道,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生产车间都不是单一的,而每个车间生产都需要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具等,其需要的品种、数量、时间也都不尽相同。除了这些表面上的不一致外,每个车间还都有其自己的生产工艺及需要注意的流程事项。也就是说,一个生产车间只对自己的产品和工艺熟悉,对别的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不太了解。
当采购职能没有渗入生产环节时,生产需求采购中往往会出现采购遗漏、采购冲突等不良现象。此时,如果由采购部门通过研究各个生产车间的需求规律,为各个生产车间统一制订订货计划,就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更全面地满足生产需求。这就属于以生产导向为基础的采购机制形式。
#p#副标题#e#
二、从销售导向设计
基于销售市场而存在的采购部门,其采购机制的设计原则是以销售为导向的。简单地理解就是,它是以满足销售需求而设立的一种采购机制形式。
与生产导向的相似之处是,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也有其自己的基本特点:
销售导向型采购机制的特点是,立足于企业的销售情况来制订采购决策。该采购机制的基础是以企业的根本利益、全盘考虑企业的整个物资工作而制订出使整个企业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的物资采购决策的一种机制。业内学者经过长期的跟踪与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购管理机制。
之所以说,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最理想,原因是它可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销售导向的采购管理机制为闭环形式,如下图所示。
实践证明,以销售为导向设立的采购机制一般较符合零售企业以及部分生产型企业,如生产流通型企业。但是,这种采购机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采购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要高。在销售环境中,采购部门必须随时掌握各个需求部门的销售动态、库存变化动态,这样才能及时组织采购、订货、进货等工作。一般而言,采购部门的统筹能力主要涉及保证不缺货和保证无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两个方面。
2、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强。在该类型的采购机制中,采购管理决策需要要全面地考虑企业销售、生产、供应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即管理决策带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对采购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的工作中,高采购机制一般采用高层领导(副总经理)负责制。
#p#副标题#e#
三、从采购导向设计
经验表明,传统的采购管理大多属于这种机制。这种以采购为导向的机制是为了满足采购而设立的专门性的采购管理组织,其特点是:
采购导向型的采购机制其采购任务明确,采购职能被严重压缩。即采购部门只负责执行,而不涉及计划拟订、需求预测以及相互协调,甚至不需要进行资源市场分析、不需要进行货品选择、供应商选择,甚至不需要进行资源市场分析、不需要进行货品选择、供应商选择,也不需要考虑物流优化、库存量控制以及降低采购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采购为导向的采购机制的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之间并没有达成利益共享的企业“内部双赢”的发展关系。这样很难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这种采购机制比较适合小企业,对于小企业而言,该采购机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其采购机制就要向生产或销售导向的采购机制转换,或者建立更好、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采购机制。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采购机制。
了解采购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后,我们还要对采购机制进行更加细致的掌握。魔鬼藏于细节,细节问题往往是决定采购管理成败的关键。了解采购机制细分之前,我们必须知道采购机制设立应做到的五项采购任务:
1、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2、提高采购质量
3、维护、提升与供应商合作关系
4、建立完善的供应管理体系
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围绕着采购机制需要做到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建立信任机制、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组建供应运营创新机制、设立供应防御机制四个方面将采购机制进行细分。
1)建立信任机制
信任是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道门槛。通常来说信任机制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双方考评初步印象
这个是供需双方打打道的初始阶段,彼此展现出来的印象决定了后期的合作成数。从采购方角度来说,供应商是否达到采购标准,其整体情况(设备认证、质量标准、供应客户水平等)是否符合采购要求都属于采购方观察供应商的第一印象内容。而从供应商角度来看,采购方的实力(资金是否雄厚、供应货款是否及时以及采购管理是否体系化等)是留给供应商的第一印象内容。
当供需双方都觉得彼此符合建立供应关系的要求时,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试探性接触阶段
供需双方开始初步走动,如采购方开始向供应商索要相关材料,并组织相关人员到供应商处进行实地考察。供应商开始进入采购方前期的生产阶段,了解采购方的实际需求等。诸如此类的相互了解工作即属于试探性接触阶段。
第三阶段:确定合作阶段
每一项采购项目的确定都不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如前期的调研成本、分析成本等。事实上,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前期的成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合作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就进入了合作阶段。
第四阶段:积极沟通阶段
有效沟通是推动合作顺利进行的助力器。很多采购失败的案例都有一个不变的问题,那就是沟通不到位。所以,一旦双方达成采购合作项目,这期间的沟通不可或缺。
第五阶段:稳定合作阶段
不论是采购方还是供应商都希望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做的益处有:一是有效缩短了合作关系的开发成本,二是推动供应双方不断发展,三是有望达到“共赢”的联盟发展关系。
#p#副标题#e#
2)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追溯到20世纪初期,很多企业与企业(供应商)之间,所有的信息都是封锁的。那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技术保密,以至于达到“商业垄断”的目的。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这种信息垄断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所以,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开始突破信息垄断的高墙,试图与合作方进行多方交流,以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革新信息。事实证明,那些敢于突破的企业最先在行业中处于领跑的位置。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直接关系企业利润的采购部门来说,做好供需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也就尤为重要了。一般而言,保证信息共享机制顺利实施的措施有签订信息共享合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明确规定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标准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实施监督四个方面。
认真执行以上各措施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建立一定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产生推动该机制不断发展的积极性。
3)组建供应运营创新机制
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的最简捷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途径。但是,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已经不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创新中最关键的两个承接要素就是采购方和供应商。
如果在实际的供应关系中,采购方的创新意识比较强,每隔一段时间采购方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都会提高一个档次,而供应商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却原地踏步,这样采购方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供应商物料标准(技术要求、工艺水平)更新太快时,也很难找到匹配其物品的采购方,这样也就制约了供应商自身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建立供应运营创新机制需要供应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4)设立供应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主要是为保证供应而设立的一种监管方式。在供应链中,总是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类型一般有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对于不可控因素,企业就要做好防御措施。一旦在采购实施过程出现了突发事件(因天气状况,影响物料准时运输等),可采取措施及时防控,避免其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