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采购品质方案
凡采购的材料、零部件都会成为企业产品中的一部分且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包括校正与特殊制程等的服务品质也应加以考虑。采购方与每一供应商应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与反馈制度,这样,才能维持一套持续性品质改进方案,而品质纠纷才可避免或迅速解决。这种密切的工作关系与回馈制度,采购与供应双方均能受惠。
制定采购品质方案,至少应包含下列要点:规格、图样与采购订单的要求,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品质保证的协定,验证方法的协定,解决品质纠纷的条款,接收检验计划与管制,接收品质记录。
1.规格、图样与采购订单的要求
物品的采购得以圆满完成,始于对要求项目的明确叙述。这个要求通常包含在给供应商的合约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内。
采购业务应拟订一合适规则,以确使供应物品的要求,予以明确叙述、沟通,而最重要的,是要完全被供应商所了解。这个规则可包含拟订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下订单前买卖双方会谈等的书面程序,以及其他适合物品采购的方法。
采购文件应将所订产品或服务的资料,详细载明。可能包含的要项有:式样与等级的精确鉴别、各种检验说明及适用规格、所应用的品质系统标准。
相关知识
运用规格表示品质
品质要从抽象的价值变成具体的形式,必须以规格表达。
规格是对采购的产品或劳务的要求条件所做的精确说明,作为生产制造的标准,并为交货验收的依据。
规格内容除包括产品或劳务的名称、外观(形状)、尺寸、材料成分、强度、精密度、耗损率、不良率、色泽、表面处理、性能要求、重量、容积、安全保护、包装方式和单位包装量、标示内容或方法、验收要项、检验方法、允收水准、结构蓝图及交货安装等各种品质(硬件)的特性外,还包括各种服务(软件)的特性,如服务效率、服务品质、次数、地点、方式、技术资料文件及训练、电脑软件及技术管理顾问的咨询服务与其权利义务等。换句话说,规格就是买方将采购产品的要求品质及一切条件告知卖方(供应者)的文书说明,也为验收时可否予以接收的依据。从技术层面看,规格可分为主要规格与次要规格两类:
(1)主要规格
主要规格指形式、吨位、性能、成分、用途、纯度、韧性、拉断力以及其他足以影响使用的规范(见下表)。
(2)次要规格
次要规格是指厂牌及形式等的补充说明,不参加比价的零件项目单价,以及其他无关方面的要求。
#p#副标题#e#
2.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每一家供应商应展示其能力,使所供应的物品符合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所有的要求。
确立此种能力的方法,可采取下列任何的组合:
现场实地评鉴及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及(或)品质系统;
样品评估;
类似供应品以往的记录;
类似供应品测试的结果;
其他使用者公布的经验。
3.品质保证的协定
供应商所负的品质保证责任,应与其达成明确的协议。供应商所提供的保证,可按下列变化而行:
买方信赖卖方的品质保证系统;
随货提送规定的检验/测试数据或制程管制记录;
供应商做百分百的检验/测试;供应商逐批抽取样品做允许检验/测试;
按买方规定实施正规的品质保证系统;
无任何规定时——双方信赖接收进料检验或厂内筛检。
保证条款应与买方经营企业的需要相称,且要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在某些状况,可能涉及正式品质保证系统时,买方对卖方品质保证系统可做定期的评鉴。
4.验证方法的协定
对于是否符合买方(采购者)要求而查验的方法,应与卖方(供应者)拟订一个明晰的协定,这个协定也可涵盖为求进一步的品质改进而交换的测试资料。所达成的协定可将要求条件及检验、测试或抽样方法诠释在图画上。
5.解决品质纠纷的条款
与卖方拟订各种制度及程序,以解决品质纠纷。所订条款应包括处理例行性与非例行性的事情。
这个制度及程序,最重要一点是买卖双方对于影响品质的事件,须有沟通渠道的条款。
6.接收检验计划与管制
应建立适切的方法以确保经接收的物品有适当的管制。这个办法应包含隔离场所或其他合宜方法,以避免不合格物品被不慎误用。
接收检验执行的程度应审慎规划。检验为必要时,检验水准的选择应考量总体成本。
此外,如果决定实施检验,必须仔细选择受检的特性项目。
在物品到达前,亦须确定所需的工具、量规、仪表、装备器材均已备妥,且经适当的校正,并有足够训练有素的检验人员。
7.接收品质记录
应保持适当的接收品质记录,确保以往的资料完备,用以评核供应商的绩效与品质趋势。
此外,为追溯的目的而需维持批次的识别记录文件,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用而且必要。
制定采购品质方案,至少应包含下列要点:规格、图样与采购订单的要求,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品质保证的协定,验证方法的协定,解决品质纠纷的条款,接收检验计划与管制,接收品质记录。
1.规格、图样与采购订单的要求
物品的采购得以圆满完成,始于对要求项目的明确叙述。这个要求通常包含在给供应商的合约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内。
采购业务应拟订一合适规则,以确使供应物品的要求,予以明确叙述、沟通,而最重要的,是要完全被供应商所了解。这个规则可包含拟订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下订单前买卖双方会谈等的书面程序,以及其他适合物品采购的方法。
采购文件应将所订产品或服务的资料,详细载明。可能包含的要项有:式样与等级的精确鉴别、各种检验说明及适用规格、所应用的品质系统标准。
相关知识
运用规格表示品质
品质要从抽象的价值变成具体的形式,必须以规格表达。
规格是对采购的产品或劳务的要求条件所做的精确说明,作为生产制造的标准,并为交货验收的依据。
规格内容除包括产品或劳务的名称、外观(形状)、尺寸、材料成分、强度、精密度、耗损率、不良率、色泽、表面处理、性能要求、重量、容积、安全保护、包装方式和单位包装量、标示内容或方法、验收要项、检验方法、允收水准、结构蓝图及交货安装等各种品质(硬件)的特性外,还包括各种服务(软件)的特性,如服务效率、服务品质、次数、地点、方式、技术资料文件及训练、电脑软件及技术管理顾问的咨询服务与其权利义务等。换句话说,规格就是买方将采购产品的要求品质及一切条件告知卖方(供应者)的文书说明,也为验收时可否予以接收的依据。从技术层面看,规格可分为主要规格与次要规格两类:
(1)主要规格
主要规格指形式、吨位、性能、成分、用途、纯度、韧性、拉断力以及其他足以影响使用的规范(见下表)。
(2)次要规格
次要规格是指厂牌及形式等的补充说明,不参加比价的零件项目单价,以及其他无关方面的要求。
#p#副标题#e#
2.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每一家供应商应展示其能力,使所供应的物品符合规格、图样及采购订单所有的要求。
确立此种能力的方法,可采取下列任何的组合:
现场实地评鉴及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及(或)品质系统;
样品评估;
类似供应品以往的记录;
类似供应品测试的结果;
其他使用者公布的经验。
3.品质保证的协定
供应商所负的品质保证责任,应与其达成明确的协议。供应商所提供的保证,可按下列变化而行:
买方信赖卖方的品质保证系统;
随货提送规定的检验/测试数据或制程管制记录;
供应商做百分百的检验/测试;供应商逐批抽取样品做允许检验/测试;
按买方规定实施正规的品质保证系统;
无任何规定时——双方信赖接收进料检验或厂内筛检。
保证条款应与买方经营企业的需要相称,且要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在某些状况,可能涉及正式品质保证系统时,买方对卖方品质保证系统可做定期的评鉴。
4.验证方法的协定
对于是否符合买方(采购者)要求而查验的方法,应与卖方(供应者)拟订一个明晰的协定,这个协定也可涵盖为求进一步的品质改进而交换的测试资料。所达成的协定可将要求条件及检验、测试或抽样方法诠释在图画上。
5.解决品质纠纷的条款
与卖方拟订各种制度及程序,以解决品质纠纷。所订条款应包括处理例行性与非例行性的事情。
这个制度及程序,最重要一点是买卖双方对于影响品质的事件,须有沟通渠道的条款。
6.接收检验计划与管制
应建立适切的方法以确保经接收的物品有适当的管制。这个办法应包含隔离场所或其他合宜方法,以避免不合格物品被不慎误用。
接收检验执行的程度应审慎规划。检验为必要时,检验水准的选择应考量总体成本。
此外,如果决定实施检验,必须仔细选择受检的特性项目。
在物品到达前,亦须确定所需的工具、量规、仪表、装备器材均已备妥,且经适当的校正,并有足够训练有素的检验人员。
7.接收品质记录
应保持适当的接收品质记录,确保以往的资料完备,用以评核供应商的绩效与品质趋势。
此外,为追溯的目的而需维持批次的识别记录文件,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用而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