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控制基本知识之工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
工业企业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的工业产品(包括工业劳务),同时要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以期取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企业自身发展和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实现企业上缴利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从投入物的供求联系和劳动对象的性质来看,工业企业有采掘业和加工业之分。前者的劳动对象是自然资源;后者则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包括直接加工,如冶炼,间接加工,如机械制造)。为此,可将工业企业分如下三类。
一、采掘业
采掘是指从自然资源得到物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如采矿、采煤、石油工业等。这类生产一般都要集中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对物料储运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治炼业
冶炼是直接对采掘工业的产品进行加工,它是改变物料化学特性的生产过程。这类生产过程多半是流程式的或大批量的生产,在这过程中物料的物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冶炼生产的灵活性很小。
三、制造业
制造是对经过加工的采掘业产品进行再加工,这种加工通常是改变物料的物理形式。典型的制造是指机械零件的加工或装配。
制造业的大、中、小型企业数量相当多,产品品种也十分繁多,在生产过程的计划与管理方面也是最复杂的,所以它一直是物料控制研究的重点。由于工业企业的产品性质不同,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程度和产量大小不一,所以各个企业生产过程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必然带来物料控制方法的差异。
工业企业在从事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基本任务。工业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包含以下几方面:
1.制定经营方针和目标。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规定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条件,确定计划期企业应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档次等),生产多少,什么时候投放市场,以什么价格销售,成本须控制在什么水平等。核心是要确定计划期企业必须实现的利润目标。
2.技术活动。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进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有关的技术活动。
3.供应活动。包含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原材料采购、能源供应、设备和工具的采购等,以保证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源。
4.生产活动。把获得的生产资源通过加工制造过程转化为社会所需的各种工业产品,并要符合计划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交货期和成本的要求。
5.销售活动。通过广告和各种销售渠道,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并为用户进行售前售后服务。
6.财务活动。为保证供应活动、技术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对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合理的分配。
以上这些活动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环环相扣的,缺了其中的任何一环,经营目标就无法实现。例如,经营决策显然十分重要,经营方向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命运。但是有了正确的经营方向,如果不能及时把新产品开发出来,不能把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做好,不能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按规定的成本和交货期把产品生产出来,或者不能及时供应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具、能源和资金,或者不能及时把产品销售出去、及时把资金收回来,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好,经营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要树立整体系统的生产思维观念。
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把生产要素(主要是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转换过程,从而创造价值和增加价值,如下图所示。在转换过程中力求达到最大的生产率。这个转换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生产作业(或工序)相继在多个工作地或生产设备上进行。生产要素或加工对象在工作地或生产设备之间移动即运输功能,运输是生产过程的必要活动。由于转换和运输之间不平衡而产生等待,它包括库存、自然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停滞。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体现出转换、运输和等待三项基本活动。从原材料投入开始,经历生产各阶段,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场地,最后形成产品(半成品或成品)的物流过程,都伴随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里包含了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