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II的原理
在由MRP发展到闭环MRP后,人们又认识到了闭环MRP的一些不足,如:①计划的源头是从生产计划大纲(PP)及主生产计划(MPS)开始,而对企业的高层、长远经营规划尚无考虑;②另外闭环MRP中包含了以制造为主线的物流和信息流,但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资金流却无反映。针对闭环MRP的不足和局限,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关专家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的高层长远经营规划(宏观决策层)及企业的财务职能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有关MRPⅡ与闭环MRP的主要区别可参见表11—4。
一、MRPⅡ的信息集成
MRPⅡ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完成了集成。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进货管理、供应商账务管理及档案管理和库存账务管理等等;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包括物料消耗、加工工时等,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的核算,成本分析;主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因此,已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含义。
MRPⅡ的通用软件所含有的数据库包括了企业最主要的数据,主要有:客户数据、库存数据、工艺规程数据、BOM表、物料数据、主生产计划、加工中心数据、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工厂日历、工作指令数据、车间控制数据、采购数据和成本数据。
MRPⅡ软件所包含的模块也非常丰富,功能也越来越强。一般有关于销售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以及报表等模块。
#p#副标题#e#
二、MRPⅡ系统的特点
MRPⅡ系统的特点可从6个方面来说明,每一个特点都含有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人员素质或行为规范的变革。
1、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
MRPⅡ系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一个计划”是MRPⅡ系统的原则精神,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制计划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是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下达前反复进行能力平衡,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2、管理系统性
MRPⅡ系统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成一个整体,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整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同其它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框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3、数据共享性
MRPⅡ系统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及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如图11-8所示,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过去那种信息不同、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此,要求企业员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数据,专人负责维护,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p#副标题#e#
4、动态应变性
MRPⅡ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它可以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缩短生产周期,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树立全员的信息意识,及时准确地把变动了的情况输入系统。
5、模拟预见性
MRPⅡ系统是生产经营管理客观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相当长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忙碌碌的事物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和改进管理工作。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MRPⅡ系统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经营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来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生产作业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经营和生产活动,真正起到会计师和经济师的作用。同时也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把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p#副标题#e#
三、MRPII的功能
当今不同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
1、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产品积压,库存资金占用多;
2、应变能力差,用户服务水平差,不能保证交货期;
3、信息反馈不及时,预测能力差,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能力差;
4、生产管理水平低,计划跨度长,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5、投标、竞标标能力差。
实施MRPII将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方面的效益。具体如下:
1、保证交货期,提高服务水平,缩短生产周期;
2、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竞争力,减少资金占用;
3、提高设备利用率,杜绝或减少物料短缺;
4、监控成本,找出差异,明确责任,改进管理,降低成本,降低库存;
5、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高竞标、投标能力,充分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
MRPII所以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下两方面所决定:
一是MRPII的手段功能;
二是依靠计算机这一有力工具来统一数据,及时反馈,使企业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有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及时的、有效的措施。
MRPⅡ各层次的功能
从MRPⅡ的逻辑流程图可以看出,它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1—9所示。
从图可看到MRPⅡ分五个层次,各层次间一脉相承,逐级(层)细化、互为因果。MRPⅡ的五层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计划内容的详细程度、计划的时间跨度及周期不同。一般把前三个层次(经营规划、生产计划大纲和主生产计划)称为主计划。
#p#副标题#e#
MRPⅡ的计划层次虽然各有特点,但其突出的共性就是在每个层次都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打算生产什么?(生产的目标)能够生产什么?(能力的限制)怎样解决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异?
1、经营规划(层次1)
经营规划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最高层次,也是MRPⅡ的最高层次。该层次是对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用货币值表示)、方针及财务和资源能力的长远规划。如市场的选择与目标,产品方向的选择及质量要求,设备的更新与改进,厂房、厂区的扩建或缩小,所需的水、电、气和油等资源的长远供应情况。计划跨度为2~7年,计划周期0.5年~1年,即每0.5~1年核实、修订一次。
编制经营规划所需的信息通常是由市场销售、技术、生产、财务或战略规划室等几个部门提供,经营规划一旦制定后,反过来要指导这些部门的工作。
经营规划是推动企业其它层次计划的动力,是企业长期的、宏观的、战略的发展总目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经营规划做出各自的贡献。
2、生产计划大纲(层次2)
生产计划大纲承上启下,是对经营规划的细化和分解。生产计划大纲的输入来自经营规划的输出,而生产计划大纲的输出又是主生产计划的输入。生产计划大纲根据经营规划确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方向,进一步解决产品系列的生产数量及所需资源,协调需求与可利用资源的矛盾。
生产计划大纲计划跨度为1~3年,计划周期为1~3个月。生产计划大纲的编制除同经营规划一样需市场销售、技术、生产和财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外,最主要的输入是经营规划所确定的以货币值形式表示的企业销售目标及库存水平。生产计划大纲就是围绕经营规划确定的销售目标及库存水平,编制切实可行的、进一步细化的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仍是企业宏观的计划。
#p#副标题#e#
4、物料需求计划(层次4)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是对主生产计划所确定的最终项目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按制造顺序和结构详细分解,并以时间段(需求的优先顺序)来确定全部物料的需求数量、需求时间、生产或采购时间及完成入库时间。并对物料所需的生产能力(设备、工时和机时等)以工作中心为基本单元,按时间段全部进行平衡。平衡通过后,才可进入下一个层次。MRP的计划跨度为3~18个月,计划周期为1天~1周。
5、作业执行(层次5)
本层次是执行层次,是对经过MRP运算及能力平衡后下达的物料需求计划,按物料的来源不同(是外购还是自制)分别进行采购或制造作业及监控,并将执行情况反馈,根据反馈的情况对上层或前几层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该层次计划跨度为日~月,计划周期为小时~日。
从上面五个层次的计划特点可看出MRPⅡ计划的跨度从企业的建厂规划、长远经营规划等宏观计划开始,至车间的日常作业计划等微观计划,直至计划得到执行,都是一脉相承的。逐层分解,层层细化,上层的结果(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起因需求和输入。使企业从宏观到微观、从粗计划到细计划始终体现着一个计划、一个目标的最基本的统一精神。
四、MRPII的逻辑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系统的逻辑流程图如下图11-10所示:
#p#副标题#e#
如上图示,在流程图上,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宏观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这些功能系统构成了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流程。图的中间部分是基础数据,除了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工艺路线和工作中心等数据之外,还包括会计科目和成本中心的数据。这些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以便各部门沟通和共享,达到信息的集成。左侧是财务管理系统,有总账管理、应收账管理和应付账管理等。流程图上最后一个框图是业绩评价,即对MRPⅡ系统的成绩和效果进行评议,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由于MRPⅡ将经营、财务与生产系统相结合,并且具有模拟功能,因此它不仅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能对整个企业计划的经济效果进行模拟,对辅助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MRPⅡ系统的实施环境
有相当多的企业虽然试用了MRPⅡ系统,但并不是都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失败了的企业并没有提供一个合适的实施MRPⅡ系统的环境。那么,能使MRPⅡ系统有效实施的环境是什么呢?这就是下面部分将要解答的问题。
MRPⅡ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一般主要适用于具有下列特点的企业:
1、产品的BOM层次较多;
2、有较大的批量规模;
3、需求量、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以及供应商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组织形式。
#p#副标题#e#
MRPⅡ系统的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它的相关需求物料的管理方法。当产品的BOM层次较多时,相关需求物料的种类和数量将是非常庞大的,它们的采购、加工和库存是企业管理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也是最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由于MRPⅡ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需求物料的管理问题,因此MRPⅡ首先在机械、电子等行业得到了应用,这些行业的产品其BOM层次一般较多。一般情况下,在使用MRPⅡ的企业,BOM的平均层次是6层以上。此外,当各种产品有一定批量时,MRPⅡ系统可发挥较大威力,而如果属于单件生产或极小批量生产,MRPⅡ就不一定能带来很大的效果。
MRPⅡ系统中逻辑计算的另一个前提是,计算所用到的粗需求、预计入库量、计划发出订货量等数据是现实的、可靠的,否则计算出来的东西就无任何意义。这就要求对需求的预测有一定的可靠性(如果主要是以订单生产,这一点就很容易保证),同时,也要求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求供应商的交货时间比较可靠。如果生产现场经常出废品、生产能力经常出现卡壳的瓶颈环节、外购件经常不能按时交货或经常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MRPⅡ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要想实施MRPⅡ,首先需要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基础。
最后,在生产组织方式上,采用中、少量成批生产方式的企业,也就是说,混合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能够从MRPⅡ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益处。这种企业通常有多种品种,每一品种有一定的批量,采取轮番生产的方式。这些特点不是成功实施MRPⅡ系统所必需的,但在这种环境中,MRPⅡ系统能够被最好地应用,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在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的这两种极端的组织方式之下,MRPⅡ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
总之,MRPⅡ的思想和管理观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在其具体方法的应用上,必须结合产品的工艺特点和需求特点来考虑,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当然,随着MRPⅡ系统的继续发展,它将会克服到目前为止的许多约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优势。但在任何情况下,MRPⅡ系统的实施都离不开对具体应用环境的仔细考虑和科学管理基础的建立。
#p#副标题#e#
六、MRPⅡ系统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MRPⅡ也在不断发展。当前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全球战略的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在这种形势下,MRPⅡ的实践与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来完善自身系统。特别是同准时生产制、全面质量管理、优化生产技术和同步生产等现代生产方式相融合,以提高系统的适应变化能力和优化生产过程。
2、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为生产厂同分销网点信息集成而开发的分销资源计划系统,为主机厂同配套厂信息集成而开发的多工厂管理系统,为建立供需双方业务联系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都将与MRPⅡ系统集成。
3、在企业内同其他管理系统和生产技术系统之间建立接口。例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MRPⅡ同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是管理领域的两项主要系统。它要同设计领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和成组技术系统等接口;要同制造领域中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柔性制造系统(FMS)和仓储自动化(AS/RS)接口,实现更大范围的集成。
#p#副标题#e#
MRPⅡ是以计划和制造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但计划和制造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当今出现了企业需求计划(ERP)的概念。
1、ERP的管理思想
企业需求计划(Enterprise Requirements Planning, 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大了管理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从功能上讲,它把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功能集成进去,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发挥整体效益。在使用范围上,ERP通过远程通讯网将多种计算机环境下的各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非常适合于大的跨国集团公司。
ERP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理论上的探讨,也有些大的软件公司已经开始了ERP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但由于技术难度太大,实际进展并不顺利。
2、ERP对MRPⅡ的超越
ERP包含的功能除了MRPⅡ(制造、供销和财务)外,还包括工厂管理、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电子通信、法规与标准、金融投资管理和市场信息管理等。它将重新定义各项业务及其相互关系,在管理和组织上采取灵活的方式,对供需链上供需关系的变动,同时、敏捷和及时地做出响应;在掌握准确、及时和完整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力能动地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