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7S时如何对种子成员搭配与规范

zmay6年前 (2019-08-07)5S管理569
完全按照理想化要求挑选种子成员,在很多中小企业是不现实的,当下的企业里面管理人才很欠缺,完全符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管理意识”“对7S管理具备强烈意愿”这三个条件的人,有时候确实难找。
 
所以一般企业的通行做法是,从各大职能部门中抽调管理者兼职做7S推进工作,这些成员可能来自物料管理部门,也可能来自生产线管理部门,也可能是IE技术工程师,等等。这当然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企业理应有专业的7S管理小组。实际上,依照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也不能称之为7S管理小组,而应该称之为“精益管理小组”(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中称之为“精益改善部”)。也就是说,企业应该有一个“小组”,他们初步的工作是推进7S管理,但是最终呢?他们应该成为企业精益化管理人才,是推动精益管理的储备干部。现在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建立专业的7S管理小组,并让这个小组的成员向着精益管理人才的方向转化,无疑是以极小的投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为过渡措施,从各大职能部门中抽调管理者兼职做7S推进工作的种子成员仍然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松散型的组织方式,更需要强调“种子小组本身的规范化管理”。道理很简单,越是松散的组织越容易陷入混乱、相互推诿中。想想看,为什么有些企业的7s推行一团混乱,或者迟迟不见效?这与推行种子小组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谈到种子小组的规范化管理,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权力与责任上的规范性,二是工作内容与协调方式的规范性,三是目标发展方式上的统一性。
虽然是种子小组,但他们仍然是7s推行的主力军,即使是在有外部专家协助的情况下,也仍然要发挥种子小组的能动性,让他们接受磨砺,成长起来。所以,他们也要有推行的权力,要承担起责任。
但是,即使有种子小组,为什么7S在很多企业推行起来阻力重重?一生产班组根本不听安排,质量人员要提交的数据迟迟不交,下发的工作改进单没有落实——如果是这样,7S根本无从开展。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过渡阶段,企业最好安排一位高层管理者加入到小组中来,督促种子小组和组织全员,从根本上理解和重视种子小组的工作、职能和权力。这一步是职能与职权的公开化。
 
公开化的目的很简单,引起全员的重视,并赋予他们惩治工作不配合者的权力,这一步可以通过“7S动员大会”这一程序来实现。动员大会要达到的目的其实就是让人引起重视,让7S种子小组处于权力的中心,能够以他们的工作要求为标准,引导全员推进7S工作。
除了公开化,还要制度化。我们前面说过,7S小组虽然是过渡小组,但绝不应该理解为临时小组。这是因为7S种子小组的成员,应该发展成为企业推行精益化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长期关注企业精益管理的水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7S只是基础和起点。所以,他们的职能与职权(当然也包括责任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应该固化为组织制度的一部分,约束种子小组和组织全员时刻关心企业的精益管理工作。
 
以上是就权力与责任所定的要求。
除了权力与责任,我们还要关心工作内容与协调方式。这方面要解决一些基本的工作方式问题,包括下面10项。
(1)分工:每个人都应该做什么?
(2)方法:应该怎么做?
(3)标准:怎样算达标?
(4)时限:何时完成?
(5)协调:关联方是谁?
(6)流程:关联任务是什么?
(7)沟通:如何与关联方定时(及时)沟通信息?
(8)报告:向谁汇报?
(9)检查:谁来审查工作?
(10)处理:出现差错,怎么处理?
 
工作内容与协调方式,应该以任务分配表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并把上面所涉及的各项元素都在任务分配表中得到清晰的体现。做工作,特别是过渡性组织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表单化、文件化,要有据可查,而且信息传递要清晰无误,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当然,在种子小组的规范化管理方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目标发展方式上的统一认识。种子小组的成员要始终记住,7S只是起点,是为企业迈向更高水平的精益化管理服务的。既然是起点,那种子小组成员就理应对“企业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精益化管理”有统一的路径认识。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大部分企业会习惯性地将7S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把环境整顿好,工作秩序和现场整洁有序了就行,然后就丧失了进一步的动力。以约定的、路径设计的方式,达成共识,让7s小组成员和更高的管理层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目标感,无疑可以大大抑制这种不自觉的惰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